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手写通知书是形式更是仪式
随着各大高校招生工作的完成,又到了一年中学校投递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对陕西师范大学的本科新生来说,等待录取通知书时又多了一份期待,因为“手写录取通知书”作为陕西师范大学的传统,已在该校坚持了10年。自2007年至今,随着该校第10年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的消息曝光,再次引发网友关注。
从劳动强度看,4500份通知书对于7名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任务。因此,很多网友会提出疑问,在印刷和复制的时代,还需要劳烦这些老先生亲笔书写吗?即便需要体现通知书的特别和用心,难道不能印刷他们的手写版本,以节约时间和节省人力?这样的疑问,在快餐化时代实属正常。就像人们会提出疑问,在即时通讯时代还需要用笔写信再邮寄吗?在瞬间记录时代还需要用胶卷捕捉然后冲印吗?当科技进步和心态焦虑“完美”结合时,效率和效果成为人们进行评价和判断的主要标准。
可是,对于个体来说,这份手写通知书的意义确是不同的。因为是手写,而不是印刷,所以每份通知书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份,每份通知书都可以看成是学校给予学生的特殊礼物;因为是手写,而不是印刷,所以速度不可能比拟,所以情感的投入也自然不同,这份书写可以看成是一种寄托,也可以看成是一次传承。正是因为手写的缘故,接到通知书的学生会把它当成一生的纪念,而书写通知书的老师也会乐于坚持。他们没有感觉到书写的费力与吃劲,他们更没有对手写通知书感到厌烦。因为,他们心怀敬畏,他们把此当成一种仪式。
这就是怀疑者和坚持者的差别。怀疑者会认为,所谓的书写其实是形式主义。在印刷时代,只要设计精巧,机器一开动,什么样的通知书打印不出来?让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老先生书写4500份通知书,实在是一种不必坚持的形式主义。难道,坚持手写通知书就可以传承传统了?而坚持者会把手写通知书当成是一种仪式,在这个仪式中有敬畏、有坚持、有投入,当他们把手写通知书看成是一种理念的传播和对学生的尊重时,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件崇高而伟大的事情,至少对于他们来说是这样的。这种感觉未必能让所有人感同身受,但是可以让他们找到坚守的力量。
毫无疑问,手写通知书是一种形式。但形式未必就是形式主义。任何事物都要存在于形式之中,形式是意义产生的外在载体和具体形象。就像结婚要有婚礼一样。尽管,裸婚是可以接受的,尽管,结婚是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谁又能否认庄重的婚礼会让人更加珍惜婚姻,看清婚姻的意义?当然,形式的内里是敬畏还是轻浮,直接决定着形式的性质是形式主义还是仪式。如果,人们只是把形式当成是一种必须走的过场,根本没有任何敬畏和热诚投入其中,那么所谓的形式就是形式主义;而如果,人们把形式当成是一种精神的表达和交流,那么形式的结果就是仪式——可以让人感到崇高和感动的仪式。
当一种形式坚持了10年,当参与者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而且乐此不疲时,我们很难说这是一种形式主义;当学生把手写通知书看成是珍藏的礼物,并感知手写背后的温度与温情时,我们更应该把这种形式当成是一种仪式。在一个快餐化、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不缺少形式,缺少的是把形式变成仪式的耐心、敬畏、忠诚、韧性。所以,在看到陕西师范大学的手写通知书时,我们有必要去追问,怎样才能祛除形式主义,把看上去琐碎和庸俗的日子过得更有仪式感,更有意义。(乾羽)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陕西师范大学 手写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


土耳其一架军用运输机坠毁3人丧生
旅马大熊猫“靓靓”诞下第二只宝宝
哥伦比亚一架军用直升机坠毁至少7人遇难
西班牙庆祝圣安东尼节 民众“骑马跳火”
兰州榆中黄土高坡上演“水母灯光秀”
冬季不荒芜 这里上演“丰收喜宴”
带工作照回家
福建漳州现大型蚂蚁雕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