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黄石公园教你“敬畏规则”
北京女游客在野生动物园擅自下车被老虎叼走,视频画面令人震惊。去年,一名美国游客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某私人公园违规开车窗,被狮子咬死。而美国著名的黄石公园,平均每年也有一起游人被熊攻击的事件。
不禁想起德国哲学家康德墓碑上刻录着一段有名的铭文,“有二事焉,常在此心,敬而畏之;与日俱新:上则为星辰,内则为德法。”这主要讲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与自持”。的确,国家公园在给人满满惊叹的同时,也充满了潜在的危险。“敬畏与自持”恐怕是每个人都需要牢记于心的。
有着近一个半世纪历史的美国国家公园,从1872年创建黄石公园起,就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时时警示人们敬畏自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黄石公园物种丰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成群的野牛、羚羊、麋鹿,还有时不时穿行的棕熊、灰熊、土狼。一般来说,园内的动物与人和谐相处,不过,千万也不能把它们就当成了猫咪。面对这些野生动物,公园都有严格的成文规定和清晰的警示。
警示从游客未入园就开始。公园官网上专门张贴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的照片。照片中,一群游客正饶有兴致地给麋鹿照相,不过这却是典型的反面例子,照片下赫然写着“禁止接近动物,即使它们看起来再温顺,也是危险的”。一入园,不管你是跟团还是自驾,每人都会接到一份公园手册,里面列举了园内种种被禁止的行为。比如,禁止故意接近野生动物,不管远近都不得打扰动物;不许用光晃动物,包括闪光灯;必须在规定的地方宿营,不得越界,食物不得裸露;徒步要严格遵循规定路线,不要私自远离;不得学动物叫;不得使用电子设备追踪野生动物等等。
对于和野生动物的“亲近”距离,也有着详细建议,对于熊和狼等猛兽,要隔100码(约91米)以上;对其他食草动物诸如野牛、麋鹿等等,也至少要远隔25码(约23米)。原则有一,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亲密接触还是留在美好的想象中吧。
当然,重要的事情会在园内说三遍。黄石公园的游客中心,随时更新公园内熊类的新近活动范围。国家公园中有不少开辟出来供游人徒步的路线,在起始点指示牌上,会清楚地标出路线上常出没的动物。尤其是对于危险的熊,警告牌会特地用惊叹号强调,并建议游人远离。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说,制定这些规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游人,也是为了保护公园本身。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中,有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国家公园的公共教育。“请抬头,这是一只成年棕熊的爪印,大概是三天前留下的。”还记得在黄石国家公园参加过这样一堂野外活动课。每天,在黄石,都定时会有这样的免费项目。在大约两个小时的活动中,公园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会带领一队游客徒步,一边走一边认识地质构成,了解动植物习性,还学习怎样“对付”园内危险的常驻居民——熊:人群聚集在一起,敲击木棒、大叫,尽可能发出噪音,甚至还学习了怎样使用辣椒水防熊喷雾……如果没有时间参加这样的项目,在游客中心耐心看看滚动播出的安全教育短片,也能学到怎么防熊。
其实,大多数美国国家公园都有这种体验和渗透式的免费项目,甚至还有网络课程,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这也越来越成为美国国家公园的标志和特色,让游客在愉快享受经历的同时接受一定教育,提升游客对公园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还能引导游客规范个人行为。随着国家公园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已经成为公园管理政策的有效补充,成为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保护公园资源”和“提供公众享受与游客体验”的重要举措。
美国国家公园被认为是“美国最大的没有围墙的大学”。在这里,常怀对自然的求知和敬畏,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自然。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黄石公园 敬畏规则 老虎咬人


土耳其一架军用运输机坠毁3人丧生
旅马大熊猫“靓靓”诞下第二只宝宝
哥伦比亚一架军用直升机坠毁至少7人遇难
西班牙庆祝圣安东尼节 民众“骑马跳火”
兰州榆中黄土高坡上演“水母灯光秀”
冬季不荒芜 这里上演“丰收喜宴”
带工作照回家
福建漳州现大型蚂蚁雕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