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清理“僵尸企业”不能只是文件上说说
破除固化的利益格局桎梏,放眼长远发展,不能为了一时的政绩考量而畏首畏尾,对“僵尸企业”的清理采取拖延甚至纵容态度。同时,政府应避免大包大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重点为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创造条件,通过制定具体的认定标准、补偿措施和问责办法,使“僵尸企业”的处置清理做到有据可依、稳妥推进。
据《半月谈》报道,当下,“僵尸企业”的处置清理工作在一些地方遭遇“嘴上有态度,账上无底数,处置无行动”局面。在个别地方,“谁是僵尸”成了当地政府说不清、企业不承认、银行不愿提的话题,处置清理“僵尸企业”出现“停在文件,沦为口号”的苗头。
作为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清理“僵尸企业”是必须破解的问题,这在煤炭、钢铁、石化等“僵尸企业”存量较大的行业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是清理处置“僵尸企业”的主要路径。
然而,一些地方却出现“只有困难企业,没有僵尸企业”的怪象,即便是已经关停的企业也只是因为企业自主申报才关停,与处置“僵尸企业”并无多大关联。一些“僵尸企业”僵而不死成为棘手的现实难题。
标准模糊,清理困难重重。目前各地对于“僵尸企业”并无严格定义,理论界也尚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纳税说”“跑路说”“停产说”等各方观点众说纷纭。边界模糊造成实际认定的困难,各地的具体认定标准则是林林总总、五花八门,“谁是僵尸”自然成了一笔糊涂账。
兼并重组和破产清算,这两种处置方式都遭遇“梗阻”,暴露出背后有着重重利益纠葛。从企业自身来看,优势企业对“僵尸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力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市场需求相对疲软的背景下,加之一些“僵尸企业”的兼并价值较低等因素,优势企业往往缺乏为扩大生产而兼并重组的动力。此外,一些企业即便负债累累甚至资不抵债也不愿被贴上“僵尸企业”标签,某些企业管理层为了维持自身地位和原有待遇,宁肯惨淡经营也不愿意退出生产或者成为别人的子公司,这些“僵尸企业”也就抱着“熬过冬天重获新生”的侥幸心理苟延残喘。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僵尸企业”的清理会直接带来税收减少、就业压力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大量职工安置更是沉重负担。为规避“连环风险”,一些地方政府包括银行往往对苟且偷生的“僵尸企业”采取默许放任的态度,甚至会提供各种支持,努力使其“保持现状”。
如此下去会带来难以预估的隐患。“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的实物资源和信贷资源,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侵蚀了有限的市场空间,在产能过剩行业,“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会更加明显。“僵尸企业”还会吸食诸多金融资源,一些运营良好的企业有可能失去应有的金融支持,使行业的长远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健康循环潜藏风险。
出清“僵尸企业”,从前期的边界认定、中期实施推进到后期配套安置,都需要统筹兼顾。管理方需尽快健全、理顺企业破产退出机制和转型通道,设计出能够平衡各方诉求的退出方案。尤其应破除固化的利益格局桎梏,放眼长远发展,增强大局意识,综合考量利弊得失,抛却自家“小算盘”,不能为了一时的政绩考量而畏首畏尾,对“僵尸企业”的清理采取拖延甚至纵容态度。同时,政府应避免大包大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重点为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创造条件,通过制定具体的认定标准、补偿措施和问责办法,使“僵尸企业”的处置清理做到有据可依、稳妥推进。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僵尸企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