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汉风宋韵画像砖赏析
画像砖,是蕴含着美学、雕塑、装潢、建筑等多门类的综合艺术品。中国古代画像砖在历史长河中先后形成了几个高峰期,如汉代空心画砖、六朝拼嵌画砖、魏晋彩绘砖、宋代砖雕等。正在中国园博园博物馆举办的“古陶文明博物馆藏砖”展览,荟萃了两汉和宋金元时期的数百块精美的画像砖。徜徉其间,我们得以纵览朝代更迭,人世沧桑,管窥古代社会生动的民俗画卷。
神话想象
汉画像砖所描绘的扑朔迷离的宇宙世界,莽莽苍苍,横无际涯,具有一种荡人心魄的巨大震撼力。这种深沉雄大的艺术气魄,是时代的产物。两汉,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时代,汉画像砖就是从这片沃土中生长出的一株艺术奇葩。作为典型的丧葬艺术,它表现的题材却从来不凄惨悲切,相反,洋溢了对未来、对生命的乐观与期望。
伏羲、女娲形象在汉代画像砖里出现最多。在中国古代神话里,伏羲、女娲是人类的始祖,二者位列三皇。传说伏羲创八卦、结绳造字,女娲炼石补天、捏黄土造人。他们成婚繁衍了人类,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祖”。女娲是有司生育繁子神力的女神,伏羲“制嫁娶”,亦含有司婚姻的意义。“伏羲女娲双龙楼阙”画像砖分上下两部分,上为一座双阙式建筑,左有一执笏官员,躬身迎接,阙内一人跪拜;右为伏羲女娲二神,其尾相绕,后延至砖的下部,呈一对巨龙,构图巧妙。此图应是虔诚妇人在官祠里向二神祷告,祈求幸福的婚嫁和绵长的子嗣。整个画面浑然一体,充满神秘,含义颇深。
古陶文明博物馆董馆长特意介绍了一块被誉为“砖之绝唱”的抽象阴刻画像砖。这块砖不是用模子压印成型,而是由匠人随心在湿坯上刻画而成。线条轻松自如,率意奔放,富于童趣。灵感迸发,意随心动,方能产生如此艺术佳作。砖的正面是高禖、伏羲、女娲。每个神面部刻画构图奇特,构图都呈现出正脸和侧脸形象。这种与中国传统技法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式与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的立体派遥相呼应,穿梭两千年岁月长河,在不同时空宿命般地相遇了。
西王母也经常出现在汉代画像砖中。西王母原是居于昆仑山上掌控着不死之药的至高神,自汉武帝将求仙活动转向西方以后,昆仑与西王母的信仰便渐渐融合在一起。至东汉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昆仑、西王母、天门为中心的西方升仙信仰。而西王母也渐渐演化为后世道教中掌管仙籍的神祇。登上昆仑、拜见西王母、进入天门成为升天成仙的关键。这三层“兽-人-神”组图画像砖充分体现了汉朝人的生命价值观。最底层的斗牛是原始生命力的迸发。进阶到第二层的厅堂对晤是生而为人的思考与意趣,禽鸟居中起舞,犬于堂下守护欲入,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和谐共处。而占画像主体的则是日月神共侍西王母,这也与汉朝人的向死而生的生死观是一致的。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追寻永恒生命与幸福的途径。
汉画像砖力图表现人们对战胜死亡的渴望。将个人的生死放到宇宙世界的永恒变化中去进行表现,本身就是一个积极乐观的艺术命题。用远古神话去描绘宇宙世界,使汉画像砖不仅具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魅力,而且充溢着一股雄浑古拙的力量。汉画像砖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浪漫主义色彩。
民俗画卷
汉画像砖对车马出行、楼阁建筑、射猎、歌舞等生活场景表现得有声有色,除了体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风貌外,同时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向往。 汉代是个豪放而善乐舞的时代,从出土的画像砖上看,长袖舞经常出现在拜谒宴饮上。“对舞”是一件表现舞蹈的画像砖,右侧的舞者挥动长袖于头上,微微飘扬的长袖一高一低向后飞舞,带有一种强烈的动感;左侧的舞者腰细如线,身姿舒展而奔放,表现出热烈曼妙的舞姿。而“武士车马出行射猎”画像砖则系统地表现出西汉的尚武之风。汉朝初建时,仍有外敌在侧。在这一整块武士空心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汉人穿短衣、冠羽饰,动作夸张,孔武有力。不论是双脚踏弓、剑戟前刺,还是弓背前倾、骑马奔驰,均构图饱满,极富张力。飞鸟、骏马和富有生命力的武士,使画面充满了流动感。隔着千年的时光,我们似乎还能听见衣袖鼓风而动的猎猎作响。
当时光流转至宋金时期,汉代这种雄奇强悍的气势已经无处寻觅,取而代之的是浓郁的人文气息。汉画像砖气势宏大的群舞、群战场面已经鲜有表现,呈现更多的是市民安逸的休闲生活。
宋代文化氛围颇浓,在宋代画像砖里有一组图表现了女子抚琴、对弈、作画的场景,体现了宋代女子不仅仅是在“妇容”、“妇德”上加以规训,更要求女子同男子一般精通琴棋书画。“抚琴”画像砖凸雕了一位妇人居中端坐,腿上平放一把古琴,双手似作抚琴状。妇人左右侍童,表情专注,脸颊微抬,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似乎听琴入迷。
宋代“持荷”画像砖里反映的是七夕之时,年轻男子持荷作伞为女子遮阳避雨。据文献记载,北宋都城汴梁有七夕前后折荷花、荷叶的习俗:“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又少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这种蕴藏着生活情趣的场景在宋金画像砖里比比皆是,而文人式的婉约细腻的现实主义韵致也在画像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孝为本
宋代将孝视作为人之本。在宋代画像砖展区中,二十四孝图被首师大历史教授后晓荣称为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二十四孝版本。
二十四孝故事是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倡导敬老尊亲之德。王祥卧冰为母求鱼,元觉警父勿弃祖父,蔡顺分椹奉养老母等,憨厚朴实的阳刻画风兼孝行表述文字将流传下的故事一一镌刻其上。先人们以画像砖为载体,教化后人。作为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孝文化不仅留存于精神层面,也已经潜移默化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画像砖二十四孝图描绘的不仅是“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同时,也记录了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之责。宋代要求女子都应当通晓经学,知书达理。因此“能开发辅导成就夫子”是女子的职责,母亲更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教子读书”画像砖,门右侧一个小孩低头读书,门左侧一妇人左手搂幼子,右手上指,似乎在给孩子讲解。画面右下角的小猫,似也在聆听。贤母幼子齐心向学的家庭景象跃然砖上。
以石为地、以刀代笔,古代艺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古代社会的典型性文物遗存,此次展出的画像砖艺术风格博大雄浑,艺术表现夸张生动,富有律动的美感,注重神韵的追求,我们甚至可以从中探寻到现代立体主义、 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的影子。古代画像砖内涵丰富,其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风习俗、艺术纹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堪称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流连于这些被时间千淘万漉后鲜活依旧的展品,我们不仅感动于蕴藏在文物里的永恒魅力,也感动于古陶文明博物馆原馆长路东之先生穷尽毕生之力收集古代文物的使命感。这次精美画像砖的展出,也是对已经羽化成蝶的路东之先生最好的怀念与告慰。
编辑:陈佳
关键词:汉风宋韵 画像砖 赏析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