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以“大国情怀”看奥运
中新网里约热内卢8月5日电 (记者 王祖敏)四年一度,奥运来了。以境外最大规模参赛的中国代表团也开始了第九次真正意义上的奥运之旅。
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合法席位。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为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后的首届奥运会,那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有了88年的历史。
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对于大多数境外民众而言,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仍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中。更快速、更直接地与世界对话的竞技体育成为展示中国形象、提升国人信心的重要窗口。奥运健儿承担着振兴中华、扬我国威的重任,“金牌至上”带有那个时代的深刻烙印。
那一年,许海峰在洛杉矶打出的几声枪响,不仅击落了中国奥运史上和当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也发出了一个东方巨人的吼声。中国代表团在那届奥运会上以15枚金牌数跻身金牌榜第四名,让世人震惊,更让国人沸腾。中国人也从此植入了难以释怀的“奥运情结”。
在争金夺银的“主旋律”中,中国健儿没有辜负国人的厚望,1992年和1996年奥运会,中国稳居金牌榜第四,巩固了在第二集团的领头羊位置。“奥运第一枪”许海峰、五连冠的中国女排、“体操王子”李宁、游泳“五朵金花”、“东方神鹿”王军霞等一批书写了奥运传奇的中国面孔,让世界更多地认识并了解了这个神秘大国。

在深化改革的历程中,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迎接了新世纪的到来。奥运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的发展也助推中国体育实现了奥运“三级跳”——2000年悉尼奥运会,以28枚金牌数位居第三,首次取代德国跻身第一集团;4年后在雅典以32枚金牌跃居金牌榜次席,与获得36金的美国形成抗衡之势;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更是以51枚金牌数首次占领金牌榜榜首之位。
至4年前的伦敦奥运会,中国已经确定了第一集团的位置,中美争霸成为本届奥运最大看点之一。
32年来,中国人的“奥运情结”与中国体育相伴相随,但奥运视觉却在悄然发生变化。
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政治、外交等多领域的崛起,提升着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人“心中”的奥运逐渐步入体育化、大众化、娱乐化轨道,“眼里”的奥运则更加多视觉、多元化。
金牌不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尺,失败者赢得更多的尊重;受关注的不再只有中国名将,大批国外明星受到追捧。当初曾牵动国人敏感神经的“海外兵团”被理解和包容,一些优势项目甚至出现了扶持弱国体育的“养狼计划”。赛场上的精彩赛事、赛场外的感动瞬间,甚至奇闻轶事……都是炙手可热的奥运话题。
如今,在跨越3个世纪、历经120年的风雨历程后,奥运会在检验竞技赛场的“硬实力”同时,也在考量着国民素质的“软实力”。作为一个大国子民,中国人看奥运还需要胸襟更为广阔的“大国情怀”。

在当地时间3日中国代表团的升旗仪式上,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运代表团团长刘鹏提出了中国军团的奥运目标:发扬“团结、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传递中国人民崇尚和平、追求共同繁荣的真诚愿望;弘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扩大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影响力;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体育道德,向全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和形象——积极向上、团结包容、真诚友爱,这也是对奥运“大国情怀”的最好诠释。(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大国情怀” 看奥运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