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市民亲自背巴金藤椅赠博物馆
公开征集文物以来,上海历史博物馆新馆已接到上百个捐赠电话。
巴金坐过的藤椅,成龙捐赠的民国老灯,戴祖怡结婚用的家具……2017年,上海市民将有望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历博)的陈列厅里见到这些珍贵藏品。
今年5月,上海历史博物馆针对明年即将建成开放的新馆,首次对外公开征集文物,征集令发布3个月以来,目前已接到捐赠电话上百个。近日,历博的文物征集传来好消息,除了名人藏家的慷慨捐赠,也有市民将手里的“宝贝”亲自送到馆内。
面对此次征集的效果,历博资深研究员王毅称,文物征集绝不仅仅是等着别人送上门,还需要工作人员主动出门找寻,抢救有价值的文物。
不乏名人藏家“慷慨解囊”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新馆选址原上海美术馆旧址,今年2月开工,预计2017年对外开放。今年5月,历博面向海内外征集能反映上海历史和文化的实物和文献、照片资料等等。据历博研究部主任裘争平介绍,征集令发出后,起初的一个月每天都能接到电话,有捐赠也有咨询的,截至目前,3个月以来已接到了上百个捐赠电话。
“不是说100个电话就是100件东西,比如一位赵女士,她要将自己外婆在世时穿过的衣服捐赠,这些衣服装满了4个箱子,上百件,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这意味着每件衣服都要查看鉴定,选出最具历史价值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 裘争平说。
在征集过程中,不乏名人藏家的慷慨解囊。裘争平介绍,最早致电来的是成龙,他捐赠了一盏民国时期的老灯,据其经纪人透露,这盏老灯是成龙在美国拍电影期间在一家古董店看到,经过向店主了解,原来是民国时期住在上海的一对美籍华人夫妇,回美国时把房子和家具都卖了。“这盏灯保存完好,成龙把它从美国买下,如今正在寄给博物馆的途中。收到他经纪人的消息,我们也很惊喜,经纪人说成龙一直关注文物保护,这次捐赠老灯,他认为是应该做的。”
另外,红帮裁缝泰斗、90多岁的戴祖怡老先生,虽然身在日本,但此次也托人将自己结婚时使用的部分家具捐赠给博物馆。“老先生已经先后给我们捐赠了100多件物品,可以说是历史博物馆最年长的捐赠者。”
最令工作人员感动的是,日前市民刘先生乘地铁到博物馆,身上竟然背着一把藤椅,称这把藤椅是巴金坐过的。经过研究员的进一步了解,原来,刘先生的奶奶曾是巴金在上海武康路的老邻居,分别之际,巴金将自己屋中的一把藤椅送给了对方,老人家不舍得坐,一直保留至今。
裘争平透露,由于目前相关征集手续还在办理中,待到新馆开放时,市民就可以一睹这几样藏品的庐山真面目。
新馆更看重历史价值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是综合反映上海地方历史的地志性博物馆,最初为筹建于1953年的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1983年建成“上海历史文物陈列馆”,1991年7月改现名。目前馆藏文物、文献、老照片总数约11万件,其中有汇丰银行铜狮、民国百子大礼轿等重要文物。
尽管有着如此丰富的馆藏,上海历史博物馆实际上经历了漫长的有馆无址局面,十余年来大量的藏品无固定展址,临时展成为了最常使用的展览方式。
即将建成的新馆需要怎样的藏品?8月16日,裘争平介绍,历史博物馆顾名思义,征集时更加看重的是物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征集的东西尽量是和居民生活相关,承载着历史脉络的。因为越是日常的,往往消失得越快。”
“征集绝不仅等人送上门”
裘争平表示,此次文物征集没有严格的起止时间,一旦接到线索或电话,征集的流程便开始启动,从信息的采集、登记到初步筛选,研究鉴定。“藏品下方都有一两句解说词,这几句话大都经过了数十名研究员长达几个星期的查阅资料,拼凑和还原历史。”
作为历史博物馆的一名资深研究员,今年58岁的王毅对文物征集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征集是细水长流的日常工作,“有一个线索就得出门去看,看了以后觉得不适合,落空,这是常见的事情”。
8月初,王毅接到爆料,称黄浦区小东门附近的一处民宅,有两块罕见的石碑埋在地里。“并不是我们去了,把石碑挖出来,带回博物馆,征集工作就完成了。”王毅说,首先自己要跟民宅所属街道、居委会沟通,同时向单位申请征集的手续,还要带一张自身身份的证明,“否则别人为什么要相信我们所说的,将石碑交给我们。”
他清楚地记得,到了居民家中,在说明来意后,居民开价了。由于超出预算,王毅开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一个下午的沟通,最终居民愿意他们将石碑挖出来。王毅随后再找工人,准备了水泥黄沙,将掩埋石碑的地面恢复平整。
“文物征集绝不仅仅是等着别人送上门,而是要主动出门去找寻。”王毅说,近些年文物保护与修复日益受到重视,对于征集,从上至下关注的力度都不够,他建议成立文物征集的专业委员会。“不少博物馆的征集工作人员在年龄上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新进的年轻人学历都很高,但空有理论,征集的判断力和敏锐感缺乏锻炼。这块的人才很缺失,一些人认为征集文物就是去收东西,职位没有吸引力。事实上,很多好的文物流散在外,甚至被走私到国外,征集就是去发现,去抢救它们。”
编辑:陈佳
关键词:市民亲自 背巴金藤椅 赠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