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全方位多环节的中医药服务为国人健康保驾护航
在全民关注健康,关注生活质量的当下,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以中医药方法保障人民健康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针对医改面临的诸多问题,有没有“中国式解决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的中医药正在焕发勃勃生机,并将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多作用。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集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于一体,具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和优势,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人群患病,十分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有助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控制医药费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建立政府承受得了、群众负担得起、财政可持续保障、中西医并重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和卫生与健康发展模式。

秦皇岛市岛上书店邀请太极老师和茶艺师为读者表演“茶韵太极”。视觉中国供图
2020年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一是要使人人都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障享有中医药服务;二是让人人享有方便可及的中医药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促进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在目前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覆盖率已达到40%以上的基础上,稳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丰富服务内涵,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二,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使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进一步放大医改惠民效果。第三,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鼓励中医药提供和使用政策,在规范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适当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探索鼓励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医保支付政策,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据介绍, “十三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及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等部委联合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将在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
中医“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优化健康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200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从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7年正式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发布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等指导性文件。先后确定了173个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65个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
自2012年起,在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明确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要成立治未病科,并提供相关服务。出台《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稿)》、《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指导各类医疗机构为群众提供规范的中医治未病服务。
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治未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人表示,一是治未病理念得到广泛认可。社会对治未病的认知度、认同性和欢迎程度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对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高,行业内机构和人员开展治未病工作的信心明显增强,积极性不断提高。二是治未病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近年来,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普遍建立治未病科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投入5.49亿元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完善了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功能,优化了设备配备,将服务拓展至基层。三是治未病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技术方法逐步规范。各类服务提供机构治未病服务量明显增多,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拓展丰富,服务技术和流程逐步规范。四是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已经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已经覆盖40%以上的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岁儿童。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着力完善医疗机构治未病科建设,提高治未病服务能力,丰富治未病服务内涵,为群众提供融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于一体的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治未病服务;同时依托医疗机构向居民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
中医药发力健康养老服务业
中医药在帮助和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中医把帮助人们实现健康和长寿作为重要目标,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在应对老年性疾病及慢性病、老年人养生保健、生活护理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人 告诉记者,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不是医疗与养老的简单结合。一是将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理念和技术方法,融入老年人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各个方面,引导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态度。二是通过中医体质辨识,针对不同体质采取相应行之有效的中医药干预方法,以及推广太极拳等方便易行的运动功法,增强老年人体质,帮助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三是将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理念和技术方法融入养老全过程,用经济绿色、副作用小的技术方法诊疗老年人疾病以及促进病后康复,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提高老年人生存和生活质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目前,已经将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纳入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医政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已与全国老龄办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在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机构、技术、产品、人才等重点领域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未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着力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和中医医疗服务。一方面,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持续加力和深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着力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各个人群提供高水平的、形式多样的、层次多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另一方面,加强部门协调和合作,着力在中医药健康养老相关政策、机构、人员、技术、产品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中医药健康养老各个领域中去,同时,探索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建设健康中国、为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发挥中医药应有的作用。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中医药服务 健康 中医 养生 保健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