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
——写在G20杭州峰会召开之际
碧波荡漾的西子湖畔,平阔奔涌的钱塘江边,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9月4日将拉开帷幕。
“中方将同各方一道,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集众智、聚合力,落实安塔利亚峰会及历届峰会成果,共同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2015年11月30日,中国接任G20主席国之际,习近平主席就曾对办好杭州峰会作出承诺、提出希望。
一年后的金秋,站在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转折点上,聚焦“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会议主题,让深陷困顿的世界充满期待。如何应对G20自创始以来所面对的最复杂、最严峻的挑战?如何承担起摆脱危机影响、引领世界经济迈向新一轮增长的使命?
数十场前期会议、数万人次参与讨论,前所未有的沟通、空前广泛的交流……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不同关切,承载起共同的愿景。
“为实现共同繁荣进步,世界需要向前迈出一大步”“希望中国能够有效确立G20回归经济领域、迎接严峻经济挑战的基调”“希望中国绘制世界经济走出泥潭的路线图”“希望杭州峰会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建立新的愿景”……
世界瞻望杭州。人们期望在风光旖旎的中国水乡携手共进,清除当前全球经贸河道上的种种淤塞,跨越阻碍世界经济发展与进步的沟沟壑壑,共同铸就全球经济金融治理进程的新坐标,让世界经济这片浩瀚的水域真正活起来。
(一)
山无静树,川无停流。然而,当前世界经济这条大河从源头到干流、支脉都显得迟滞有余、灵动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近8年,世界经济仍然没有重回正轨,下行压力挥之不去。一年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敦促各国政策制定者采取一切政策手段,避免“新平庸”成为“新现实”;一年后,仍处于“多事之秋”的世界经济难现“新势头”。
复苏动力不足。尽管世界经济基本走出危机,但全球增长持续乏力,全球经济平均增速仅为3.5%,比危机前5年的平均值低1.6个百分点。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债务高企、贸易和投资低迷、实体经济失速、金融杠杆率居高不下……种种表象之下,是世界经济整体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今年以来,世界各大机构纷纷调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认为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将在2.9%以下。这将是继2015年全球增长2.4%之后,全球连续第二年增速低于3%。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高度脆弱的现实。
增长活力不足。若将世界经济比作人的肌体,那么贸易和投资就是血液。如今,“气滞血瘀”日渐明显:全球贸易增速已连续4年低于GDP增速。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投资仍未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最高水平,预计今年全球投资增速还将下降10%—15%。不仅传统强国的经济活力不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活力也不强。有论者指出,21世纪第二个10年堪称全球经济的“新增长陷阱”,这包括主要经济体人口“老龄化”、全球财富分配“新鸿沟”难题、全球技术创新“中梗阻”、地缘政治风险等。
治理能力不足。面对发展不平衡问题,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一方面,主要经济体政策明显分化,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抬头。美联储于去年12月启动近10年来首次加息,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措施不断加码,日本央行一再下调负利率水平。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分化增加了全球汇率、资金流动、贸易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与此同时,世界贸易组织6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G20成员出台贸易限制措施的速度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快水平。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坎坷、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步履维艰、双多边自贸安排重叠交织导致“意大利面碗”现象突出。
一段时间以来,难以预测的“黑天鹅”事件更是为世界经济增长蒙上新的阴影。美国大选中,“反全球化”论调广受追捧,“自由贸易”反而成了攻击对象。在欧洲,英国“脱欧”、难民困局、暴恐袭击冲击着一体化信念,反外资、反移民等民粹主义声音由弱转强。连年的地区冲突和地缘政治纷争也在加剧部分大国的内向趋势。这不仅冲击着全球的生存链、生产链和供应链,也导致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平庸”“陷阱”“停滞”……种种极具警示性的标签反映出各方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切忧虑。老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风险不断涌现。如何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命题。
(二)
当“全球化机遇”逐渐沦为“全球化危机”,G20峰会应该显示其在全球合作上能够发挥作用。作出这一判断的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显然对全球经济的现状忧心忡忡却仍不失希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临危受命的G20会议提升为领导人峰会。作为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平台,G20峰会一直被寄予厚望。
迄今,G20已经举行10次领导人峰会,历次峰会主题都紧扣国际经济与金融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无论反危机还是反衰退,提振各国信心还是刺激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G20峰会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使各成员之间形成了通过相互分享智慧达成全球解决方案的良好传统。
有学者指出,纵观世界,G20的能力和实力,“足以在全球经济转型中发挥东西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确,就代表性、实效性而言,G20在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具有明显优势,人口占全球2/3,贸易额占全球80%,经济总量占全球近90%,其成员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利益平衡。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甚至呈现如英国学者所言“交极世界”的样貌——国际秩序日益呈现多极交叉并存。这是G20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诞生的时代背景。全球经济治理主体一步步多元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的提升,将国际经济秩序引至更为公平、公正、均衡、合理的方向。
尽管如此,要担负起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重任,G20仍需在机制建设方面迈出新步伐。缺乏执行机制,缺乏治理共识,缺乏协调手段……时至今日,G20自身也面临多方挑战,比如,如何克服自身的“身份困境”与“执行力瓶颈”?如何以更大的作为摆脱全球治理“碎片化”“无序化”趋势?
在全球经济治理转型的重要转折点,人们对中国寄予厚望。“现在G20作为一个国际社会经济合作论坛的影响力已经有所削弱,中国在此时接任主席国,有机会也有能力更好地促成G20履行职责。”英国学者史蒂芬·皮克福德这样强调。“中国主办G20峰会不仅是G20重生的契机,而且将成为国际合作重生的契机。” 加拿大前总理、被誉为“G20之父”的保罗·马丁如此判断。“中国接任G20主席国是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开端,为解决全球治理和大国关系问题搭建了桥梁。”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布鲁斯·琼斯这般认为。
中国加强与G20的互动,将中国内外政策与G20峰会主题相对接,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中国机遇”。
(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诚如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恩所言,纵观世界,G20仍是全球经济政策主要的协调平台,然而现在,它需要补充新的思想和引导力。
“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现象,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2015年底中国接棒G20主席国之际,习近平主席如是阐释当前国际经济合作所应追寻的理念、路径与目标。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曾提出过一个世纪性命题:重建国际体系是当代政治家的最终挑战。中国领导人从全球共同福祉出发为G20“中国年”谋划思路,不仅为这一平台继续保持活力补充了亟须的“思想和引导力”,更为当前国际体系的完善带来了兼顾眼前与长远的中国方案。
G20安塔利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2016年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一主题既直面现实挑战,又富有前瞻性,能够从源与流、路径和方向等方面,回应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这一中心任务。
“创新”,探寻动力源泉。“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纵观世界经济一系列“症状”,根子都在动能不足。周期性政策可以熨平短期经济波动,但单纯依靠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难以推动持久增长。唯有充分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通过科学技术、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全面创新,才能真正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
“活力”,疏通发展血脉。当前世界经济的最大问题是增长乏力。让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运转起来,让世界经济气通血畅,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能否在兼顾治标与治本这一棘手难题上拿出有效供给,关乎人们对G20这一全球经济治理平台的信心。世界经济的活力不是凭空产生,需要所有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G20应当向国际经济合作要活力,向各自国内结构改革要活力,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方向发展,提高各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质量效益,让世界经济的潜能充分释放。
“联动”,解决路径问题。“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历史发展到今天,没有新兴市场国家的参与,只靠几个发达工业国家,难以提振世界经济。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同全球的增长形成联动效应,才能实现全球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面对“有整体目标,无全面协调”的现实,各国亟须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在互联互通中共享机遇,在良性互动中形成合力。
“包容”,彰显长远眼光。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当前疲弱的全球经济增长难以弥合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和社会差距。在此背景下,把目光投向发展中国家,投向所有人群,使世界经济增长红利为各国人民所共享,无疑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担当。与此同时,缩小各国发展鸿沟也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市场需求才能得到最大释放,进而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经过近20年的发展,G20正处于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的关键时期。创新、活力、联动、包容。这四大关键词,提供的正是治标更治本的长远之策,这些引领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发展合作的新理念,可以成为激活世界经济之水的催化剂。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吕克托夫特评价:“中国作为G20主席国,把发展问题放在G20杭州峰会议程的突出位置是众望所归,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加拿大多伦多大学G20研究项目联席主任约翰·科顿则预见,G20杭州峰会将有力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取得巨大进展。
(四)
习近平主席曾引用中国古语,以水为喻说明“通”的重要性——“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古老的中国智慧,融入了对全球经济治理的顶层设计。
集众智、聚合力,畅通血脉、激发活力,这是杭州之约的中国承诺,也是中国和G20各成员9个月来的积极行动。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黄浦江畔,G20贸易部长会议书写全球投资新规则;天府之国,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诊断全球经济新脉动……20个城市,66场相关活动,数万人次参与,中国作为G20主席国全力行动,同各方为峰会做好了成果准备,并推动将成果转化为共同行动。
首次就气候变化问题专门发表声明,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首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系统性行动计划……不到一年时间,G20有史以来的多个“首次”,标注了中国作为G20主席国的引领作用,世界经济再平衡进程烙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
为什么G20同中国相遇能带给世界如此多的惊喜?中国推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底气何在?
底气源自不断增强的发展实力。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保持中高速平稳增长,为世界经济释放巨大需求。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发展中国家、最大新兴市场经济体、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与动力源。
底气源自广受认同的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开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付诸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战略显现成效。中国理念、中国行动不仅同杭州峰会的主题议题高度契合,而且为各方携手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增添了信心。
底气源自日益丰富的外交成就。十八大以来,中国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不断提升。同沿线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出资设立丝路基金、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系列充满中国特色的公共产品,充实丰富了全球治理的手段与内涵,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
当此全球经济普遍低迷之际,中国的一抹亮色让世界充满期待。专家们认定,过去10年中国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果应更广泛地普及到更多国家,G20峰会应成为中国发挥国际作用的重要渠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奥坎波提出,杭州峰会为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实施一系列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为了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衡增长,绝不能浪费这一机会。
“2016年中国举办G20峰会将扮演三重领导角色——连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桥梁的构建者、落实已有政策的促进者、全球经济创新增长的助推者。”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网站的文章,道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G20主席国角色的普遍认可。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人们渴望中国巨大的经济能量,让杭州峰会成为“中国故事”新的解码器,“全球发展”新的风向标。
(五)
20根柔和的曲线,勾勒出一个桥型轮廓,这是G20杭州峰会的会标,也是G20机制的缩影。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机制,它连接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更连接着历史与未来。
杭州峰会,这场蕴含中国智慧、刻录中国印记的盛会,将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向世界表明,一个新兴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和一个奋发进取的发展中大国相遇,将会释放出怎样的能量。
以创新发掘新动力,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世界经济当前种种疲态,杭州峰会将着力“开源”——首次把创新增长作为重点议题,制定G20创新增长蓝图,在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各领域制定一系列具体行动计划,制定创业行动计划。一系列举措,将从理念、行动、机制等不同层面,点燃创新引擎、汇聚汩汩清流,推动构建创新型世界经济。
以改革注入新活力,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唯有真正摆脱不平衡状态,世界经济才能行稳致远。杭州峰会将以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为己任——强调改革特别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深化国际金融架构改革,进一步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面对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挑战,杭州峰会将致力于疏浚祛瘀,打破各色壁垒,制定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与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以发展开辟新前景,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面对当下地缘博弈加剧、安全挑战增多的国际形势,杭州峰会将聚焦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各方以发展的力量为全球稳定打牢基础。杭州峰会将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代表性最强的一次。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集体行动计划,发起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杭州峰会力求缩小发展鸿沟,发出“G20不仅关注自身福祉”的清晰信号,推动构建包容型世界经济。
全球经济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杭州峰会,正是G20值得期待的“中国时间”。
从波光潋滟的西子湖,到汹涌澎湃的钱塘潮,杭州城依水而建,因水而兴。
G20,杭州。这样的历史性相遇,必将激荡起发展、繁荣、进步的大潮,开掘新动力、开辟新路径,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
世界期待倾听中国故事,中国期待分享发展梦想。让我们从杭州启程,共筑全球利益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经济潮平海阔、风帆高扬。(国纪平)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世界经济 二十国集团


2019个雪人亮相冰城
合肥:红红火火庆元旦
博索纳罗宣誓就任巴西总统 强调恢复经济消除腐败
纽约时报广场安装水晶球
拉乔利纳赢得马达加斯加总统选举
沙特国王改组内阁
阿联酋驻叙利亚大使馆重新开放
泰国民众在印度洋海啸14周年之际悼念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