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五十五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五十五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国家公园“在路上”协商讨论“辨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去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发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通知,择定在北京、黑龙江等9地开展为期3年的试点,到2017年底拿出符合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具体方案。
“试点”意味着可能性,也意味着讨论与辨正方向。9月8日全国政协“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国家公园”成为讨论热词。
“为什么叫公园呢?是不是意味着开放和游览?国家公园相比自然保护区,是层级更高了还是放得更宽了?实际划定中,哪个范围更广?各地的理解是否相同?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推进得如何?”委员、专家、部门负责人在座谈会开始没多久,就针对“国家公园”展开了一场内容充分的“答疑解惑”式协商讨论。
“就我们青海的情况,在空间范围上是缩小了,所以我理解是更严。”“国家公园会整合多个自然保护区,从这个层面来说,是破解‘碎片化’,是更宽。”“国家公园也会有功能分区”……参会者你来我往,大家对国家公园在细节上的理解不尽相同,却因此有了更多探讨与建言的热情。
但与此同时,各位委员和专家在国家公园建立的目标却有着一致清晰的理解: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强化对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在此共识下的发言,也就有了共同的指向:发现试点中的问题,对试点工作方向调整给出具体对策建言。
“加强国家公园及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顶层设计”,全国政协常委朱维群建议:对不同时期、不同部门出台的有关保护区的法规文件进行统一梳理,在概念、政策、措施等方面一致起来;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真正体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各类保护地的公益性属性。
杜鹰委员认为,要进一步明确基础工作先行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本底调查等基础性工作的组织领导,划定生态红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多元化生态补偿制度……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新安提出,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分级体系和管理体制,加强与国家公园建设的衔接……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最终落脚点,在于生态文明建设。”委员和专家们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进有关注和反思,更有细致具体的建言。短暂而热烈的协商,正是为“在路上”的国家公园建设的一场“辨方向”之讨论。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国家公园 讨论 协商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