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劝退“黑户”学生,源于教育的结构性矛盾

2016年09月14日 16:51 | 作者:然玉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开学第二周,广东廉江市第五中学全部800名新生中,有超400人突然收到校方通知,由于其中考成绩未达普高收分线,无法办理高中学籍。廉江市教育局则回应称,涉事新生可在当地中职学校中自由选择。据该校老师介绍,由于五中在当地并非重点学校,因此几乎每年都面临“招不满”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曾批准五中可以招收部分线下考生。但由于今年湛江全市政策收紧,因此往年的“老规矩”行不通,只能要求这部分学生退学。(9月13日《新京报》)

才刚开学不久,廉江五中就有过半学生因无法办理学籍而被勒令退学,这一突来的变故牵涉人数之多,着实令人咋舌。此时此刻,那一纸“录取通知书”不仅毫无效力可言,反倒让整个事件平添了一抹荒诞的色彩。公众几乎很难想象,高中招生原来可以这般形同儿戏。而作为最直接的“受害者”,忽然之间被学校驱逐的学生们,无疑正经历着本不必有的悲喜转换与命运捉弄。

按照校方的解释,之所以发生学生成“黑户”之事,乃是由于湛江全市招生政策收紧,过去那种招收应届线以下考生可办理学籍的潜规则难以为继。这套说辞的言外之意,显然旨在表明“错不在我”。可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在于,若无廉江五中心怀侥幸“闯关偷渡”在前,又怎有如今严查严堵之下无所适从的窘境?就此事而言,湛江教育主管部门显然错不在今年收紧政策,而在于此前多年将政策放得太松。

当潜规则存在久了,所有人都会将之视作理所当然,都会形成与之呼应的心理预期及路径依赖。且值得注意的是,廉江五中“另行划线,自行招生”的做法,曾长期得到廉江当地教育部门的默许和支持。这一极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表明某些地方职能机构对于刚性的公共规则缺乏最基本的敬畏,另一方面则说明诸多掌握着巨大权限的强势部门仍无必要的约束力兜底……当原本的规则捍卫者,成为了规则的破坏者,所谓“秩序”将彻底无从谈起。

反思廉江五中的招生闹剧,我们迫切需要厘清的是,到底是规则至上还是利益至上?到底是要让学校设置匹配招生原则,还是要让招生原则适应学校设置?试问,如果招不满学生就鼓励学校降分招生,那么中考统一划线、择优录取的权威性何在?所以显而易见,要避免廉江五中式的尴尬,绝不该纵容其注水招收学生,而是当深入探索高中学位的跨地域分配的可能性,同时努力破解本地教育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然玉)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劝退 “黑户”学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