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台风来袭廊桥被毁:文化遗产不能总被雨打风吹去
文化遗产岂能任由雨打风吹去?今天的我们完全有能力、也必须让保护古廊桥跳出“屡毁屡建、屡建屡毁”的循环。
莫兰蒂台风来袭,福建、浙江304.3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8人、失踪15人,农作物受灾84.1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0.73亿元。
“伤人乎?不问马。”防灾抗灾救灾,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是第二位的。但“第二位”不等于不重要,210亿的直接损失关乎经济发展、民众福祉。其中有些损失无法用数字来衡量——9月15日,福建泉州800年古廊桥东关桥毁于洪水;同一天,“廊桥之乡”浙江泰顺,3座国宝级廊桥毁于洪水,它们是薛宅桥、文重桥与文兴桥。
“浙里零雾霾,去泰顺感受廊桥遗梦。”今年1月有微信公众号如此推广泰顺旅游。
“昨日廊桥,今夕遗梦。”今年9月16日,一位当年采写过泰顺廊桥的记者发出如此感慨。
历史总有惊人相似的一幕。2006年8月台风“桑美”来袭,“廊桥之乡”浙江庆元痛失9座古桥,其中2座为百年绝品。10年之后,悲剧重演。风流,为何总被雨打风吹去?
秋台猛于虎。莫兰蒂洪灾,百年一遇。加之廊桥为木质结构,本就难以承受凶猛洪水的冲击。事实上多数古廊桥包括泰顺此次被冲毁的3座古桥,都有过“重建”的记录,“屡毁屡建、屡建屡毁”似乎就是廊桥永远跳脱不出的宿命怪圈。
目前泰顺有关部门对3座被毁古桥的重建已经启动,当地企业家也发出倡议,为重建廊桥出资出力。重建是必须的,但“重建”终归是“重建”,“重建”之后的古桥已找不回历史的原点;修旧如旧,看上去是旧的,事实上不还是“新”的吗?
薛宅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现桥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被载入《中国桥梁史话》。《中国桥梁史话》以后如有增订之日,“现桥建于2016年(或2017年)”一定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笔。古人的“重建”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然而这样的荣耀对今人而言,恐怕是难以承受之重。因为时代不同了,人类面临的客观条件已有霄壤之别,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能力已今非昔比。今天人们应该做到的是保护文化遗产不受毁坏,而不是等它们毁坏之后进行“重建”。“重建”易,“保护”难,但如果“重建”有用,还要“保护”干吗?
文化遗产岂能任由雨打风吹去?今天的我们完全有能力、也必须让保护古廊桥跳出“屡毁屡建、屡建屡毁”的循环。至于该如何在技术上让古廊桥免于洪水的冲击,那是专家之学,相信人类科学发展到今天,技术不应该构成障碍。值得一提的是,泰顺3座国宝级廊桥毁于洪水的背后,还依稀可见“过度开发”的影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原本不失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但重“开发”轻“保护”,这种急功近利的思维绝对要不得了。
编辑:陈佳
关键词:台风来袭 廊桥被毁 文化遗产 不能总被雨打风吹去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