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丝路沿线多国共议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穿越两千年时空的丝绸之路留下了极为丰厚的文化遗产,如何守护好这些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20日下午在甘肃敦煌举行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加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沿线多国一起“互动”的焦点。
本次论坛是当日启幕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专项论坛,吸引了来自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和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希腊、波兰、菲律宾等国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大批官员、专家和学者。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以本次会议的举办地敦煌为例说,作为莫高窟的管理研究机构,敦煌研究院成立72年来,依靠国家投入、政府支持以及几代莫高窟人的心血智慧和共同努力,莫高窟的保护已逐步从抢救性保护过渡到预防性保护,敦煌研究院也白手起家成为敦煌学研究的国际化平台。
“这些可喜的变化,推动着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中国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刘玉珠结合其近年亲身经历说,加强合作、共同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沿线国家的普遍共识,中国将进一步与之拓展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共同促进丝路文化遗产保护。
刘玉珠表示,中国政府围绕此的举措将包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内,与沿线国家共同开展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联合研究、申报和管理。根据沿线国家的需求,发挥中国在文物保护领域的技术、人才和经验优势,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合作项目。
波兰驻华大使林誉平表示,波兰文化遗产保护有国家宪法和文化遗产专项法令保障,公众有很高的文物保护意识。波兰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历史上波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者曾实施过东欧、亚洲、非洲许多世界知名的项目,“波兰保护学院”的毕业生将把“波兰经验”传递到世界各地。
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首席项目专家阿格纽,以该所与敦煌研究院多年合作使莫高窟近年“转危为安”的成功案例说,两个顶尖机构间的长时段合作,不仅显著促进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水平,也足以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典范。
阿格纽透露,未来,盖蒂保护研究所将总结“敦煌经验”,帮助更多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类似环境下石窟文物的保护规划及旅游管理模式。通过更多卓有成效的合作,更好地践行与弘扬丝绸之路精神。(记者 冯志军)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丝绸之路 文化遗产 丝路沿线多国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