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报告称北京城市职住分离强度有增无减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吕春荣)28日下午在北京发布的一则报告指出,由于北京六环内常住人口不断向外迁移,而中心城就业集聚程度越来越高,城市职住分离的强度有增无减。其中,北京中心城区的就业岗位密度最高可达8万个/平方公里。
9月28日下午,由中国城市报·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健康城市建设高层论坛暨健康城市蓝皮书《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6)》、《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今次发布的《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6)》指出,从北京市人口、就业的发展来看,常住人口的增量继续向城市外部扩展,而就业岗位向心聚集程度持续增强,城市职住分离强度进一步增大。
报告中提及“职住平衡”,其基本内涵为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就业人口数量与就业岗位的数量大体相当,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从而达到减少出行的距离、出行时耗与机动车的使用率,进而减少交通拥堵的目的。
北京职住分离强度增大,这体现于北京一些周边地区人口的急速增长,诸如北京回龙观和天通苑等地,近些年发展成了大家眼中的“睡城”。报告指出,两地大型居住区的建设刺激了北部居住人口的迅速增长,2014年该地区常住人口达57万人。
报告也指出,同时,城市南部是继城市北部大型人口居住区形成之后,又一个常住人口急速增长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城市西南方向的卢沟桥和新村(花乡)街道,2014年这一地区的常住人口达66.5万人。与此同时,城市三环内常住人口呈下降趋势。
三环内常住人口呈下降趋势,但三环内的就业岗位集聚程度却越来越高。从2014年就业岗位分布情况来看,报告指出,中心城区岗位聚集度较高,尤其集中在中央商务区、金融街和中关村高科技区。三环以内就业岗位密度最大,达2.2万个/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密度的31倍。
“北京市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就业岗位在中心地区高度密集,主要集中在中央商务区、金融街、中关村等区域,就业岗位密度最高达8万个/平方公里。”报告称。
根据上述情况,报告分析,就业与居住的空间格局直接决定了通勤出行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峰时段城市交通的出行效率,北京市职住的严重分离,在交通方面呈现出严重的潮汐交通现象。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北京城市 职住分离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世行行长金墉将提前卸任
脱欧与时间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穆罕默德五世辞职
白宫与民主党磋商未果 美政府“停摆”继续
2019个雪人亮相冰城
合肥:红红火火庆元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