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长假北京共接待旅游者超千万人次
阴冷天儿带热了博物馆游
“十一”黄金周昨日落下帷幕,来自市旅游委的数据显示,今年黄金周期间,北京共接待旅游者1119.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2.8%;来自外省市的游客约占四分之一,人均消费2485元,增长3.2%。这个长假天公不作美,但雾霾和雨天仍挡不住游客畅游北京的热情。
十一长假期间,正在故宫举行的“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中印雕塑展吸引了众多市民。 记者 李继辉摄
艺术展红色展览渐热
京城“十一”长假期间天气有些阴冷,让博物馆型旅游景点持续火热。
故宫博物院在国庆迎来了人流量最大的时段,即使是在推出限流措施后,每天仍要接待8万名游客。2日一早8时,记者在现场看到售票窗口人流最多,但由于加大了网络售票力度,现场排队不过10米左右。不到两个小时,故宫门票数量显示屏便跳到零,现场2万张门票售罄。
红色展览成了“十一”游客的新去处。每天一大早,来看长征主题展的观众就在军事博物馆门口排起了队,一天下来,参观人数在六千人至近万人之间。“外国游客也不少”,展厅工作人员说,“他们对长征非常有兴趣,频繁与展品合影,说要把照片展示给朋友们。”
热门景区游客量小幅下降
今年“十一”假期,北京共实现旅游总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1.1%。上千万人次的游客中,市民在京游共有843万人次,外省市游客达276万人次。占游客总数四分之一的外地游客,共带来占总额82%的旅游消费。
全市监测的180家主要A级景区共接待旅游者1475.6万人次,同比减少14%。热门景点中,故宫实行预售限流举措,旅游环境大为改善,日接待量限定在8万人次;颐和园接待游客42万人次,减少21%;天坛接待游客42万人次,减少21.7%;八达岭接待游客35.1万人次,减少8.9%。
京郊民俗游逆势增长
民俗游、胡同游、体育游、亲子游……在“十一”假期,活跃在朋友圈里的在京出游照不只有故宫、八达岭,还有让人目不暇接的各类特色线路。
金秋层林尽染,景色怡人,到郊区骑游、登山、赏花的游客明显增多,假期共接待游客433.5万人次,增长9.3%,实现民俗旅游收入4.4亿元,增长7.8%,成了今年“十一”北京旅游的最大亮点。
10月6日上午,京城阴雨绵绵,去古北水镇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多数游客都是全家总动员,一睹北方“水乡”的风采,无论是传统的剪纸、皮影、印染、灯笼店铺,还是现代的工艺品、明信片、餐饮商家,都挤满了游客。数据显示,古北水镇假期接待游客23.5万人次,增长41.9%。有的游客来到顺义鲜花港、延庆“四季花海”赏花品秋,每天还有五千多人来到密云清凉谷景区,体验景区刚开设的国内首条树上玻璃走廊;延庆的珍珠泉乡、密云的古北口村等民俗村迎来了八方游客,遍布京郊的百余家采摘园也十分热闹。
胡同是不少外地游客的首选线路。“平时拉客人回来还能聊聊天,这几天根本没时间休息。”4日,在前海西街胡同口,刚拉完一趟胡同游回来的三轮车夫贾三存擦着满头大汗,将车拉到排队处。胡同一侧,几个旅游团正排着十多米的长队。来自什刹海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什刹海景区国庆期间每天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胡同游的火热让三轮车夫们累得够呛,一天蹬个10圈不停歇。
1日一早,来自吉林的游客周婧来到奥体中心附近,原本只是想看看鸟巢和水立方,结果被景观大道旁的音乐声所吸引,索性扎进观众席看了一上午北京国际旅游节的表演。二十多个外国表演团将原汁原味的当地歌舞一一展现,还连续五天把演出搬到了北京各分会场。
不少适合亲子游的场馆依旧火热,动物园、中国科技馆、欢乐谷以及各种嘉年华活动普遍受到孩子和家长的欢迎。中网赛事火热进行,看比赛之余,场外互动区的各色活动让不少体育迷流连忘返。如果说热门景区是游客来京的必看之处,那么各种节庆活动和特色线路为游客增添了不少新鲜感和节日氛围。
据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一”假期共受理旅游投诉54件,同比下降31%,其中“非法一日游”26件,同比下降42%,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恶性投诉。
限团令后首迎“十一”黄金周
没了旅行团 “南锣”游人不见少
本报讯(实习记者 李瑶)正式暂停接待旅游团队以来首迎“十一”黄金周,南锣鼓巷却依然游人如织。10月6日,记者探访发现,秋雨并未阻挡游客热情,冒雨前来游览的人们络绎不绝,走完不足八百米的巷子,不买东西,就需要四十分钟。值守的志愿者告诉记者,旅游团确实少了,但散客和限团令之前相比只多不少,一天少说也有七八万。
对于来自山西的白先生来说,南锣鼓巷是他此行北京之旅的最后一站。6日下午4时,记者跟随白先生搭乘地铁来到南锣鼓巷,一到站,车厢里就有一大半乘客出了站。跟随人流走到南端牌楼处,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散客,之前举着小旗子的旅游团不见踪影。
走进胡同口不足百米,就被人潮包围,踮脚一看,前行的游客已经一眼望不到头了。下午5时,淅淅沥沥的小雨不断落下,却未能阻挡来往游客的热情,最热闹的要数每隔几十米就一家的小吃店、饮品店,门口的屋檐下、伞棚下聚集了不少品尝美食的游客。白先生慕名前来品尝一家小吃,“听说很有名,专门来尝尝,下雨也要吃上。”排队的足足有二十几位,游客们一边大快朵颐,一边有说有笑,丝毫未受秋寒和降雨的影响。走到整个胡同最狭窄的地方,游客排成几列,几乎寸步难移。
“这两天比前几天人还多,是很多外地游客的最后一站,店里已坐满,门口这五六张桌子支起来也不够。”一家餐饮店的老板一边摆放桌椅,一边跟记者聊天。在探访之中,记者没有看到一个旅行团。而在以往车辆密集停靠的南北两端,也难觅旅游大巴车的踪影,只有几辆城管执法车停在路边。在南口值守的志愿者告诉记者,旅游团确实少了,但散客和限团令之前相比只多不少,一天少说也有七八万。
尽管游人如织,但整个胡同却未见拥挤情况。不足百米就有至少两名保安人员驻守,向南向北的游客各排成几列稳步前行。多处设有“南锣鼓巷人流密集9:00-22:00禁止机动车三轮车通行”的指示牌,保安人员介绍,“十一期间禁行时间延长至23时,机动车三轮车只能沿东西走向的胡同走。”南锣鼓巷地铁站E口还有限流措施,进出的游客被疏散开来。记者 潘福达
游客不扎堆
游园更舒适
长假最后一天,记者从市公园管理中心监控室看到,细雨中市属11家公园和园博馆门区及热点景区游人回落明显,各公园职工仍旧坚守岗位,提供雨天游园的各项保障服务。各公园门区入园顺畅,游览环境舒适度高。
记者从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十一”假期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330万人次,各大公园每天的人流量基本平稳,扎堆拥挤现象正在慢慢减少。
今年“十一”假期,颐和园、天坛、北京动物园和香山公园4家市属公园首次实时公布在园游客数量,引导游客“错峰避热”。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售票口的LED屏幕,实时公布游客数量,使游客在入园前就能了解到园内人流量情况。“十一”假期,市公园管理中心还在每天10时、12时、14时、16时四个时段,通过公园官方微博发布游园实时动态及“红绿灯预警”提示。
预警引导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七天长假,市属公园每日游客量同比往年更“平稳”。今年的游园高峰日出现在3日至5日,与往年相比,每天的游客量保持在50万至60万人次,颐和园、天坛公园单日接待量连续突破10万人次。
游客扎堆现象在慢慢减少,以长假第二天为例,市属11家公园和园博馆累计接待游客量56万人次,当天的实时监控显示,各公园门区、景区全天游览舒适度较高,客流顺畅。
为提高游园舒适度,市属各公园还主打“生态秋游”,各种花卉布置让游客更加亲近自然。各公园5万余平方米的花卉布置分布在园内主要门区、景区和广场,除26组节日花坛外,还有花钵、花带、花境等布置形式,满足了各方游客赏京城秋花秋色的需求。
据了解,国庆假期虽然结束,但多项金秋游园活动仍将持续举办。(记者 袁京)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阴冷天儿 博物馆游 十一黄金周 艺术展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