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中国文物流失百年纪实:昔日国宝今何在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方来到中国,从洞窟、宫殿和画商的密室里搜刮艺术珍品,盗走了雕塑、家具、瓷器、书画等大量国宝。西方“收藏家”们是如何在一百年间前赴后继地猎获中国珍宝,并最终极大地丰富了美国的博物馆馆藏?文物商贩、博物馆研究员和中西方的官员们为了这些国宝,又发生了怎样的竞争和纠葛?《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非虚构作品《谁在收藏中国》近日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
一部关于中国文物流失的百年纪实,探寻国宝回归的曲折之路。该书的两位作者,卡尔·梅耶此前是《纽约时报》一名社论作家,谢林·布莱萨克则是一名拥有艺术史学位的纪录片制片人。他们研究了大量个人书信、文件、历史记录,还有一些主要人物的回忆录,以此梳理出了一部关于美国人为了得到中国的艺术珍品而长途跋涉的惊险故事,这些文物最终催生了中国古董市场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今天中国人依靠艺术市场促使国宝回归的努力。
书中除了展现了广为人知的敦煌壁画、龙门石窟、昭陵六骏等稀世珍宝被破坏、盗取的过程,还有许多国人并不了解的、有系统的收藏活动。比如为美国间谍机构工作的乔治·凯茨是如何完成了他的明代家具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每一代人之间关于中国艺术的品位有何不同;奥委会前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是如何拥有全美最大量的中国青铜器收藏,等等。
在盗宝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华尔纳、卢芹斋,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两位作者对此也描绘出一幅西方“收藏家”们为了争抢文物而展开的斗智斗勇的故事画卷。首次完整披露了在收藏中国文物的过程中,收藏家个人和美国各大博物馆所经历的波折。
西方的侵袭究竟是对中国历史的疯狂掠夺,还是在无意中让文物能够得以保存,使其免遭战火和贪婪之人的损毁?这一直以来都是争议的焦点。梅耶和布莱萨克在这个问题上也莫衷一是。但现阶段,使这些文物免于在中国内战中被毁的美国博物馆理应继续保留其藏品吗?假如中国想收回,条件应当是什么?在该书中也有详尽的探讨。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中国文物 流失百年纪实 昔日国宝今何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