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李锦:国企投资基金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2016年10月11日 09:02 | 作者:​李锦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国内最大的国有风险投资基金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成立,这是当前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热点,也是央企体制机制上的一个创新。

8月18日,国内最大的国有风险投资基金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正式成立。9月26日,总规模3500亿元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正式成立。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试点,中国诚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诚通)牵头发起这一基金,邮储银行等9家大型国企成为首批股东。

这样大资金规模的风投基金、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在全球也是罕见。这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是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的有益探索;也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措施。目前用基金平台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有利于解决国企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而其中的几个关键点也有必要梳理一下。

为何要设基金?在我看来,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的成立,是为了解决未来央企新动能的问题;结构调整投资基金,是为了解决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现在,不少央企欲进行相关的尝试,比如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更灵活地掌控下属公司及新收购企业的股权,形成顺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机制。前一阶段,中央企业国源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引起了煤炭行业的极大关注。国源公司由中国国新、诚通集团、中煤集团以及神华集团出资组建,旨在配合落实中央企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专注于优化整合涉煤中央企业煤炭资源,促进涉煤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结构调整和改革脱困。

多个类似的基金平台有望成立,有可能完成本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结构调整。一些主要央企拿出一部分沉淀资金,配上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的资金,还有银行的资金和政府的资金。

钱从哪里来?现在,国务院不能拿出巨额资金刺激,社会资本也不肯投资,以政府部门支持、国企与银行作为主力的风险投资方式可能成为主要投资形式。央企这种新型投资方式将会为地方政府仿效,银行也有支持的热情,将会出现的结果,可能会远远超过4万亿的规模。

此前设立基金一般是政府启动、政府批钱,现在政府主要是搭建这一平台,实际上即使是亏损的国企,其手中也都有相当的沉淀资金,由国企出资可以把这些沉淀资金盘活。国企结构调整基金的关键是解决国企供给侧改革的资金问题,是国企改革的启动基金。该基金实际是“政府搭建平台-央企资金投入-银行跟随-社会资本参与”,是一种新的资金要素聚集模式。

谁来办这件事情?这也是本轮国企改革过程中,全面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的重要战略布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侧重于持股管理和资本运作等功能,主要致力于整合运营、改制重组、进入退出等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诚通、国投、国新公司都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试点,这使得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界限也开始明朗。

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根本就是向管资本转变,建立“国资委-投资运营公司-国企”的三层框架,而设立基金正是打造中间国资投资经营平台的重要手段。这次不管风险投资基金也好,结构调整基金也好,都是采用这种基金的方式,并且采用这种股份制运营的方式,这和政府划拨资金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本质上就是市场化。

钱到哪里去?可以预见,国新公司这一探索在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企的战略布局中,特别是在解决创新发展一批企业中将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基金投资引导,重点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资本投入。

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将重点投资四个领域。一是战略投资领域;二是转型升级领域;三是并购重组领域;四是资产经营领域。该基金最突出的作用一是“雪中送炭”,二是“锦上添花”。去产能正处于关键时期,该基金的设立有利于推动去产能进程,同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钱怎么花?中央企业所处行业既有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又有一些行业供给不足,央企间产业重组合作整合势在必行。我们需要注意,不要通过兼并重组去盲目地扩大规模。我们现在已经产能过剩了,如果有些国企还只想把规模做大,然后拿基金来支持,这个方向就错了。兼并重组不是去把一个亏损企业吸收就够了,基金应支持国企做强、做优,提高活力和竞争力。

基金为央企重组与去产能、消除僵尸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持,但也应警惕部分国企借助基金在兼并重组中盲目扩张规模而忽略了效益。

(作者系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李锦 国企投资基金 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