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 悦读
探访哈萨克斯坦东干族的“候鸟”菜农
近日,记者出差至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东干(回族)社团协会的副秘书长依布拉黑姆·苏夫诺维奇·马萨诺夫问本人:是否愿意去他姐姐家的“地头”做客,记者非常愉快地接受了。
春来秋去,靠近大城市租地种菜
从阿拉木图市区向西,在通往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的公路上,驱车近40公里,便来到了名为卡尔法的一个牧村。道路左旁高大矗立的白杨树林后的菜地边,有2间简易的木板房,外有塑料布,可遮风避雨。
依布拉黑姆的姐姐和弟弟两家人,承租了这里吉尔吉斯族牧民的苜蓿地。与中亚的绝大多数东干人一样,他们的姓名里已看不出其祖上姓氏了。经了解,依布拉肯姓马,姐夫姓杨,这两家都在中亚最大的东干乡庄——江布尔州库尔代县新渠乡,于楚河南岸毗邻吉尔吉斯斯坦。两岸聚集着中亚6成以上的东干人,有10万之多。此乡有2.2万人,几乎都是东干人。
其姐夫告诉记者,他两家在乡上各有1公顷半地,以往种粮食也种蔬菜,一方面,随着家中人口增加,地不够种;另外,农田也需要轮作,于是便改种了苜蓿。如此,家中收入降低。由于距大城市阿拉木图有250多公里,即便种了蔬菜,特别是时令菜,运输多有不便,且成本大幅增加。为便于销售,他们便来到此地。
仰望天山山嵴,白雪皑皑。天山脚下,村落与田野交错。五彩斑斓的菜园,像一幅油画,伸向了山边。两家人在此种了6公顷半地,每年只交每公顷45000坚戈的租金(约人民币900元)。便宜的地租,便利的交通,他们“苦点累点心里有盼头”。
“路边摊上卖得不多,主要是起广告作用。”这家主人操着一口陕西关中方言介绍说,“我们有的时候自已送菜到批发市场,有的时候人家到地里来拉”。
他姐夫一家人在此种地已有8年了,弟弟一家在此也有6年了。“每到工作季,每个劳动力可获得300万坚戈(约合人民币6万元)的收入。这类收入“是在家乡的2-3倍”。
七成蔬菜销往俄罗斯
目前哈萨克斯坦约有上千户东干人在阿拉木图、阿斯塔那以及俄罗斯的莫斯科等大中城市周边租用农地,进行蔬菜种植,仅“在阿拉木图周边就租用了3800多公顷。同时,在阿斯塔那周边有1000多公顷,在卡拉干达,甚至在俄罗斯的莫斯科等大城市周边也有不少东干人在那里种菜。那里的菜价,是其家乡的5-10倍。”哈萨克斯坦东干(回族)协会主席安胡塞,向记者如是介绍。他们也是春往秋归,过着候鸟一般的生活。
在中亚说到种植蔬菜自然会想到东干人。东干人不仅种植蔬菜。而且还运输和销售蔬菜。这里“实际上有70%的蔬菜销往俄罗斯,主要销售到莫斯科、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等。”
据安胡塞介绍,东干人有1000余辆大卡车、200多辆冷藏车,将东干人种植的蔬菜运送至其它城市,主要是俄罗斯。
另外,东干人还运送西瓜、甜瓜和水果等。而到漫长的冬季,哈萨克斯坦所需的绿叶蔬菜,仍然主要由中国新疆运来,“东干人的运输力量也充实其中”。
为当地蔬菜种植销售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据了解,东干人对中亚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特殊贡献。东干人“迁移到中亚后,把中国的农耕技术,种菜、做菜的知识也带到这一地区,他们热衷于饲养和种植,是非常优秀的菜农、园丁与花匠。”安胡塞表示,东干人祖先的农业技术是先进的,而且他们经验丰富,勤劳肯干,在中亚的开发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史料记载,在距今近140年前,第一批东干人分3部分由新疆入俄境:由乌什县的迭别里山口到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州开始,接着第二部分、也是人数最多的部分,从新疆乌恰县的吐尔尕特纳仑州至楚河两岸,第三部分由乌恰县的伊尔克什坦山口到达奥什州后,次年的春天,他们在得到了少量的荒地后,经过开垦,“就像变魔术一样开始生产了蔬菜”。
东干人进入中亚后,当地瓜果产量也大幅增长。“苹果、梨、葡萄的栽种面积扩大了几十倍,他们还大量种植桃、杏、李子、樱桃等果树”,安胡塞说。
他说,在60年前,东干移民就有1/4的劳动力不仅专门从事蔬菜的生产,而且还进行销售。10年前,在比什凯克和阿拉木图市的市场上,卖菜的大多数都是东干人。至今还有人开玩笑地说:“如果东干人不来卖菜,全市的人就没有菜吃了。”(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东干人 哈萨克斯坦 “候鸟”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