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用生态之力托举一方青山秀水

丹东市政协围绕打造生态宜居滨城开展议政协商

2016年10月18日 14:10 | 来源:友报
分享到: 

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加快推进环城绿化带建设;加强鸭绿江城市段排污管控;推广秸秆气化,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以生态思维优化“城市病”治理方案……10月8日,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生态宜居滨城”为议题的丹东市政协十四届十八次常委会议召开。与会的丹东市政协常委、委员们围绕会议议题认真开展议政协商,为丹东市的生态宜居建设建言献策。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对于丹东来说,生态就是优势,生态就是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滨城,实现绿色发展,是丹东转型升级实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丹东市政协在制定今年政协年度协商计划时,经与市委、市政府沟通,确定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生态宜居滨城”作为专题常委会议的协商议题。

常委会议专题协商是政协履职尽责的重要协商形式,题材重大,各方关注,影响面广。为搞好这次重点协商活动,丹东市政协专门制定印发了《专题常委会议筹备方案》。早在7月上旬,市政协就组织召开政情通报会,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作情况通报。8月中旬,由市政协主席于国平带队,组织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县区政协有关同志,以及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开展了专题视察调研,深入丹东大沙河溪山一号段治理工程、四号干线工程、花园河改造工程、矸石山人工绿化工程等现场,就建设情况开展调研视察,并赴市环卫科普教育基地、金山污水处理厂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在市政协的组织协调下,各专题调研组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城乡污染防治等相关课题开展了深入的调研。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丹东市政协相关参加单位和委员们提交了27份调研报告和发言材料,对全市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存在的对全局有影响性的问题挖掘梳理,站在全面打造生态宜居滨城的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会上,丹东市政协常委、委员们普遍认为,近年来,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实施“青山、绿水、蓝天”工程,推动开展“四城联创”,大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实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开展内河整治,推进节能减排,城乡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同时,大家也指出,丹东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比,与宜居城市标准及先进地区相比,与城乡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

凝聚各方智慧的协商成果集中体现在本次专题常委会议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生态宜居滨城”建议案》中。《建议案》提出,应固优势、补短板,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应以全国试点为牵动,大力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应加强经常化管理,不断改善空气环境和噪声环境;应严格环保要求,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应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应提升环保监测能力,推行绿色生态行为模式。

常委、委员们的真知灼见,得到了丹东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应邀出席会议的丹东市市长石坚,对常委、委员们的议政建言给予高度评价:委员们的发言客观分析了丹东市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政协委员对丹东未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

丹东市政协主席于国平则表示,市政协将继续发挥政协特色和优势,切实担负起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生态宜居滨城的应有责任,汇聚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力量,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建言献策,用生态文明的力量托起青山秀水的美丽丹东。

编辑:薛鑫

关键词:丹东市政协 生态宜居滨城 议政协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