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书写“石化工匠”传奇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石化茂名分公司首席技师张恒珍
只有中专学历,却成了全国乙烯行业的“技术大拿”;22年坚守在倒班一线,却干出了国内同行最牛的业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石化集团茂名分公司裂解车间压缩分离班长、首席技师张恒珍,是一位书写“石化工匠”传奇的人。
从一张白纸到“全流程”的传奇
“第一次打开装置流程图的时候,管线上标注的各种标识,我都读不懂。”说起刚开始工作时的状态,张恒珍形容自己是白纸一张,连最基础的装置流程图都看不懂。
1994年,张恒珍从兰州化工学校毕业来到茂名三十万吨乙烯工作时,当时这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中国石化集团从系统内抽调了大批骨干来到茂名,并从高等院校招聘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张恒珍的起跑线远远落在了后面。
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设备,张恒珍脑中有了一丝迷茫,但很快就被一种信念充满。
茂名第一套乙烯装置单单高塔就有20个,其中最高的达88米。张恒珍天天“泡”在现场,走遍了装置的角角落落,爬遍了所有的高塔,把装置里的一点一滴都记在本子上,记在心里。为了研究流程图里那一个个难懂的标识和现场架起的大大小小的设备,她借阅了十几本技术资料,摘抄的笔记本摞起来有两尺多高。
“大家都说张恒珍是一台复印机。”回忆起当年的学习情景,和张恒珍一起进厂工作的裂解车间职工史建波说,“当时经常考试,张恒珍的试卷几乎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
1996年茂名乙烯开车前,张恒珍已经成为裂解装置第一位“问不倒”的“活流程”,成为开车操作的主力。如今,张恒珍不但是“活流程”,还是“全流程”,百万吨乙烯装置的8个岗位,她都能进行操作;裂解车间12000多个岗位参数,她大概都记得。
以“工匠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
“党员不仅是一份承诺、一份光荣,还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作为一名党员,张恒珍始终清楚自己肩上应该扛什么样的担子。
在茂名石化流传着一个“传奇”——张恒珍保持着“零差错”的操作纪录!22年来,张恒珍始终坚守在分离压缩系统碳二加氢操作岗位。这是裂解装置最“敏感”最“桀骜不驯”的岗位,稍有不慎,就会使反应器“飞温”,导致装置停车。张恒珍当班时,碳二加氢反应器却总是出奇地“温驯”,从没出现影响生产和质量的情况,张恒珍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碳二加氢最佳“操盘手”。
22年里,张恒珍把自己多年的操作心得和经验,融入系统操作方法,并且不断丰富和完善,创出了一套独具茂名特色的《1# 裂解装置分离系统张恒珍操作法》。这套操作法如今已经成了茂名石化培训乙烯员工和解决日常操作难题的“宝典”。
22年里,张恒珍先后提出并参与实施了解决影响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效率的重大问题9项,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46亿元。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茂名石化裂解装置在中国石化同类装置竞赛中连续8年获第一,茂名石化乙烯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裂解车间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她自创的一系列排查问题与技术攻关方法,如今已经被编入技术手册,成为茂名石化解决同类技术难题的重要“蓝本”。
为了让自己掌握的操作知识薪尽火传,张恒珍编写了《分离系统仿真操作手册》、完善了《乙烯装置精馏工种题库》2520道题、编写了8万多字的中国石化脂肪烃培训教材,4次为中国石化脂肪烃高级技师培训班授课,手把手带徒51人。如今,她的学生遍布国内各大乙烯企业,一大批学生成为我国乙烯行业技能操作骨干。
作为石化企业最基层的一员,张恒珍以工匠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裂解装置成为她实现梦想的平台。(记者 张翼)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张恒珍 石化工匠 技术大拿 乙烯行业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