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跨国丐帮”大马狂敛财 记者暗访揭开幕后真相

【环球时报驻马来西亚特约记者 严宇华 司贝文】在马来西亚一些知名旅游景点,常能见到外表骇人的乞丐向游客、路人乞讨财物。这些乞讨者或面目全毁、或身有残疾,惨状一览无余,很容易博人同情,“生意”也格外红火。媒体暗访发现,这些人背后暗藏一个组织严密的“跨国丐帮”。为了大发不义之财,华裔“帮主”从中国多地向马输送“资深乞丐”,在当地不法分子协助下组织团伙行乞。

马来西亚《星报》17日独家披露该报记者对这一“丐帮”的暗访过程。14日晚,工作团队在马六甲著名的鸡场街跟踪两名华裔乞丐,一直跟到吉隆坡的茨厂街,整个旅程耗时近3天。工作团队在最后一天的跟踪中发现,约30名身有残疾的乞讨者在茨厂街一家廉价酒店集合。原来,这家酒店就是“丐帮大本营”。当天,一名疑似“丐帮”头目的魁梧男子出现在酒店,向乞丐逐个收取现金,拿到钱后迅速离开,乞讨者各自返回房间休息。“卧底”记者试图拍照,但出于安全考虑,他们放弃了这个念头——在酒店附近,多名帮派分子四处走动,显然是为防范不明身份的外来者。

暗访期间,记者通过当地一家餐馆的服务员同两名乞丐搭上话。原来,这两人均来自中国,据其中一个33岁名叫秀元(音译)的人透露,控制“丐帮”的跨国犯罪团伙在中马两国势力不小,在中国东莞、郑州等地扎根颇深,组织麾下的乞讨者在马来西亚受到严密监视,不得脱身。接受采访时,秀元小心翼翼地观察周遭环境,生怕被“盯梢”。他回忆,自己很小的时候被弄成残疾,在不法分子操控下上街乞讨多年,之后又被派遣到马来西亚继续行乞。他说,像自己这样经历的乞丐不在少数。帮派操控的乞讨者通过旅游签证入境马来西亚,接受组织安排外出行乞。

报道说,操控这个“跨国丐帮”的头目是一对华裔兄弟,二人在组织内各司其职,哥哥负责不法团伙的整体运营,弟弟致力于中马两地人员调遣。之前在茨厂街酒店收钱的男子很可能就是两兄弟之一。

不过,在这个丐帮内部,并非所有乞丐都能享受“出国工作”的待遇,只有一部分“资深从业者”得到头目充分信任后,才能获得“外派”机会。为避免受到马来西亚当局关注,帮派对这些“跨国乞丐”采取“轮值”制度,每个月都会向马输送一批新面孔,同时将在当地已是“半熟脸”的乞讨者接回国。秀元透露,这种运作方式已经持续数年,几乎没有出过纰漏。
另一个声称来自河南郑州的乞丐杜锋(音译)说,“丐帮”在马来西亚拥有一套严密的运作体系。帮派每周都要召开工作会议,指定不同乞讨者的活动区域。之后,组织雇出租车将乞讨者从大本营送往当地各旅游景区。各乞丐的“业务指标”为每天1200林吉特(约合1900元人民币)。帮派从他们的日收益中抽五成,并额外提取一成支付车费,其余部分为乞丐个人所得。杜峰说,乞讨者周末收成最好,有时能得到3000林吉特。据简单估算,帮派高层通过这种运作至少敛财数百万林吉特。
在一些“跨国乞丐”看来,吉隆坡等城市俨然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有些人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甚至开始“享受生活”。有的乞丐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会在当地找家按摩院“放松”,但因为他们外表不堪,不得不支付额外费用,才有按摩师愿意服务。
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说,事实上“跨国行乞”的现象已经引起一些地方当局的重视。雪兰莪州社会福利部门之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该州“跨国乞丐”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从110多人增加到330多人;不仅如此,一些当地人看到捞快钱的“商机”纷纷“下海”。近几年,数百名当地乞丐被捕,但屡教不改者大有人在。
《新海峡时报》认为,游客和当地人的慷慨以及宗教传统中提倡的乐善好施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不良社会风气。比如,当地穆斯林社区处于斋月期间,乞丐的收入比平日增加许多。一些媒体曾刊文警示当地人,施舍前要三思,“别被他们的外表蒙蔽”。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跨国丐帮” 大马狂敛财 记者暗访 幕后真相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