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上海自然博物馆引进英伦大展 寻找地球幸存者
上海自然博物馆重磅引进的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灭绝:并非世界末日?”巡展昨天起在自博馆B1临展厅免费对公众开放。作为上海科技馆国际合作交流成果之一,该展首次走进亚洲,带领参观者越过渡渡鸟和恐龙去寻找地球生命演化历程里的“幸存者”。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
市民正在参观剑齿虎头骨模型。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青年报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了不少曾经生活在地球上,但现今已灭绝的耳熟能详的动物标本比如斯氏燕蛾、剑齿虎等,还有现在仅存100余只活体的鸮面鹦鹉的假剥制标本。
展览不但夺目,还“走心”。通过观看6个科学家实拍的物种视频,可以体验与科学家一起在长江上追踪白暨豚踪迹的科考过程,也可以到看似毫无生机的沼泽中去发现意外的生命形态。
上海自然博物馆重磅引进的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灭绝:并非世界末日?”巡展昨天起在自博馆B1临展厅免费对公众开放。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
整个展览分为“灭绝的意义”、“拯救濒危物种还是顺应自然?”、“最后的幸存者”、“第6次生物大灭绝”、“没有人类的世界?” 5个部分。
一走进展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块硕大的大角鹿下颚骨,产地是爱尔兰,灭绝时间:10600年前。青年报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了不少曾经生活在地球上,但现今已灭绝的耳熟能详的动物标本,像世界上最大的鸟蛋——象鸟蛋(全世界据说仅有25只)、难得一见的恐鸟足和羽毛等。
除此之外,还有世界上最小的鱼——微鲤的浸制标本,世界唯一一种不会飞行的鹦鹉,现在仅存100余只活体的鸮面鹦鹉的假剥制标本,以及开角龙、渡渡鸟、蓝鳍金枪鱼、白暨豚、腔棘鱼等的精美复原模型。
令人意外的是,除了老鼠等动物以外,连人类心爱的宠物猫狗都站上了“审判台”,因为它们的存在对于一些野生动物而言却是噩梦,成为它们走向灭绝的推手。
展览不但夺目,还“走心”。通过观看6个科学家实拍的物种视频,可以体验与科学家一起在长江上追踪白暨豚踪迹的科考过程,也可以到看似毫无生机的沼泽中去发现意外的生命形态,比如像世界上最小的鱼——微鲤这样特殊的物种,甚至深入到婆罗洲的深处,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上海自然博物馆 引进英伦大展 寻找地球幸存者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