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13万老物件留村史乡愁
从战国时期的农用机械,到明清时期的门扇砖瓦,再到解放前的瓷器缸罐……在大兴区安定镇佟家务村的中华耕织文化园里,13万件拆迁村的老物件记录着乡村的历史变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近年来,大兴区大大小小上百个村落回迁上楼,这些当初散落在拆迁现场的老物件被精心收集起来,成为村民们共同的记忆。
大兴拆迁村数百个门牌号被保存起来。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中华耕织文化园,五百平方米大的院落里陈列着水缸、石罐、磨盘和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走过一段长120米由碾子铺设而成的步道,进入一间平房,好几万件老物件便映入眼帘。十几个三米多高的架子排成一列,各个历史时期的老物件分门别类被码得整整齐齐,老式保温瓶、掉了漆的首饰匣子、古朴典雅的钟表、新旧不一的门牌号等不可胜数。
53岁的侯立宽是这些老物件的主人,这里大多物件是他历时10年从上百个拆迁村一件件收集来的,还有的是村民们自发捐赠而来的。去年秋天,一双被保存了一百多年的草鞋被送到了这里,赠送者是大兴拆迁村辛家安村一位姓辛的老鞋匠。“扔了是断了文脉,送来这里,希望能和众多文化符号一起传承下去。”对于当年老鞋匠的嘱托,侯立宽记忆犹新。像这样自发捐赠的情形数不胜数,有的村民送来了家里用过的老式桌椅板凳,还有的村民送来了祖孙三辈用过的十多件农具。
像一件件文化符号,老物件承载了手工艺的传承,更是承载着村民们的“独家记忆”。往回推八九年,正值六环边砖楼村拆迁之时,伴随着拆迁,村里大部分老物件逐渐遗失散落、难觅踪迹。就在村民们遗憾老村子就这样消逝的时候,有人发现村里一些农用机械还被保存在这个文化园里。如今,村支书和村民们纷纷寻觅过来,将村里当年的老物件一一作了影像资料的保存。无独有偶,五六年前,黄村七街的李文财在这里游览时,还偶然“邂逅”了自己家的门牌号,欣喜的他叫来了家人一起参观留念。
“留住村庄的记忆,让后辈们记住以往的农耕生活。”贺南村的村主任钱书城对保存这些老物件打心眼儿里支持。两个月前,作为新机场拆迁村,贺南村开始拆迁。钱书城帮助侯立宽挨家挨户收集这些老物件,犁、锄、镰、磨、票据、地契、老照片……作为贺南村最后的记忆,村子里两千多件生活生产用具留存在了这里。看着这些老物件,侯立宽说,“自己惟一的希望就是让村民们留个念想,并将这些文化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记者离开的时候,来自房山的几十位小朋友正在文化园里参观,有的推着小磨盘磨出豆粉,有的拿起脸谱比划着,“这个是磨盘,可以磨豆子”“这些是铁犁,牛拉着犁地”……(实习记者 李瑶)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老物件 村史乡愁 回迁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