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玩家收藏西夏钱币的血泪史
西夏王朝是一个由党项人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其国号“大夏”,自称“大白高国”。《宋史》称之为“夏国”;《辽史》和《金史》称之为“西夏”;后人多沿用“西夏”之称。西夏都城为兴庆府,后改称“中兴府”,即今天的宁夏银川市。西夏王朝历时189年(1038—1227年)。如果从太祖李继迁公元982年叛宋算起,至公元1227年西夏王朝被成吉思汗所部灭亡,历时246年。其残存的民族已融入汉、藏、蒙、回等民族之中。
乾佑宝钱
大安宝钱
天庆宝钱
福圣宝钱
西夏王朝的疆域范围在今宁夏大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县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人口约400万人,军队约70万人。与辽、宋、吐蕃诸部为邻。金朝灭辽宋后与金朝相邻。西夏王朝称帝号的有十位皇帝,使用了32个年号,历时189年,除献宗德旺、末主睍在位时没有铸造钱币外,其他八位皇帝在位期间都铸造了钱币。西夏王朝货币与同时期的辽、宋、金货币混用,同时还沿用了唐朝的货币,其中以“开元通宝”最多。西夏王朝货币除作为流通工具外,还作为衡量价值尺度的标准,广泛应用于税赋、量刑、处罚、赏赐、官员俸禄支付等。
钱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综合反映。通过研究西夏钱币,达到“以钱证史、以钱补史”,来了解一千年前的西夏社会,了解一千年前的西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脉络。
西夏王朝铸造流通的钱币主要以铜钱为主,兼用铁钱,少量使用白银。自铸钱少,多用宋钱,少量使用唐钱。边远地区始终以物物交换为主。西夏钱币的研究,主要以铜铁钱币为主,同时也涉及金银、交钞的研究。
《宋史·夏国传》:西夏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始立通济监铸钱”,即西夏第五代皇帝仁宗李仁孝天盛十年“始立通济监铸钱”,这是西夏王朝首次设立专门的铸造钱币的机构,此时距西夏建国已有120年。西夏在天盛十年前就铸造了六种年号钱,有八个种类,近三十个大的版式,但铸造的数量很少。正是因为铸量少,所以就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铸造钱币的机构。而到了西夏天盛十年,北宋灭亡已经十多年了,西夏没有了北宋十多年来每年七万多两的岁赐,加上西夏经济发展,流通货币严重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流通货币严重不足的问题,西夏王朝才开始批量铸钱,因为铸钱量大,就需要有专门铸造钱币的机构,这才设立了专管铸钱的部门“通济监”。
截至目前传世和出土的西夏钱币形制上分为小平、折二、折三三种;材质上分为铜质和铁质;文字上分为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共有16个种类,100多个版别。
西夏文字是西夏王朝法定文字,也是西夏王朝铸币使用的主要文字。西夏钱币是西夏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西夏商业贸易的发展、繁荣离不开货币,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工具,为西夏与辽、宋、金、吐蕃诸部之间的贸易往来和内部交换起着重要作用。西夏王朝雄据中外陆上丝绸之路主道河西走廊,商业贸易在其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夏非常重视与辽、宋、金诸国和西方的贸易往来。
目前面文为西夏文的钱币已经发现六种,材质皆为铜质。它们分别是“天授通宝”“福圣宝钱”“大安宝钱”“贞观宝钱”“乾佑宝钱”“天庆宝钱”六种西夏文钱币。钱币正面为西夏文,背面为光背,形制都为小平铜钱,非常少见,但钱文大都比较模糊,由于存世量极少,属于珍稀的古钱币。
面文为汉文的西夏钱币目前已经发现十种,这些钱币的书体分别为楷书行书真书隶书篆书(目前还未发现草书体西夏钱币),材质皆为铜质。分别为“大安通宝”“大德通宝”“元德通宝”“元德重宝”“大盛元宝”“天庆元宝”“皇建元宝”“光定元宝”“天盛元宝”“乾佑元宝”。在这些钱币中除了“元德重宝”为折二钱外,其余都是小平钱,与西夏文钱币钱文大都比较模糊相比,西夏汉文钱币铸造的大都比较精美,而且书法俊逸、流畅。
13世纪后,随着西夏王朝的灭亡和党项族的消亡,至迟在明代中期,西夏文字便成为无人可识的死文字。钱币上的西夏文字当然也就无人认识。建国六十多年来西夏钱币出土量约为三十万枚以上,其中铜钱约五万枚以上,铁钱约二十五万枚以上。西夏文钱币和西夏汉文钱币共计十六种,一百多个版别,这些钱币,除少量由国家和各地方博物馆、文化馆收藏,大部分收藏在钱币收藏家和钱币爱好者手中。
截至目前,仅阿拉善盟各旗区近年来西夏钱币出土量约为一千枚左右,其中以西夏汉文钱币“天盛元宝”铜钱铁钱、“乾佑元宝”铁钱最多,占比99%以上,属于西夏汉文钱币中的普通钱币。分别在阿左旗皮革厂、吉兰太盐湖、额济纳旗居延遗址、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财政局出土。
现在的阿拉善盟大部,在公元1038~1227年期间属于西夏王朝的疆域范围,西夏王朝在额济纳旗设立黑水镇燕军司,在吉兰太盐湖地区设立白马强镇军司,统治时间长达189年。
最早记载西夏钱币的是南宋人洪遵编辑的《泉志》一书,该书卷十一记录了西夏官方铸造的一枚西夏文钱币,洪遵称:“右梵字钱,余按此钱径八分,重三铢六参,铜色赤纯,文不可辩,大抵类屋驮、吐番钱”。从文中可以看出,洪遵虽然发现了这枚西夏文钱,但他并不认识西夏文,也就没有将它列入西夏钱币。经后人考证,《泉志》记录的这枚梵字钱,是西夏王朝铸造的西夏文钱币。《泉志》是第一部发现并记录了西夏钱币的著作。元、明两代300多年间,钱币学研究没有太大进展,流传下来的钱币研究著作,有胡我琨的《钱通》和李世雄的《钱神志》,但这两部著作,或是沿袭洪遵的《泉志》或是记述简略,均未对西夏钱币作深入研究。
在洪遵的《泉志》成书600多年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梁诗正等人奉敕编著《钦定钱录》,收录中国历代古钱币500余种,沿袭《泉志》录西夏文钱币一枚,仍称其为“梵字钱”,收录西夏汉文钱“天盛元宝”一枚,使西夏钱币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尽管史册对西夏王朝铸造的天盛钱已有记载,但在钱币专著中,明确定为西夏铸币,在西夏钱币研究史上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1804年,乾嘉派学者张澍,在其故乡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发现了“西夏碑”,才又重新认识了“夏国字”。金石学家刘青园是看到这块碑的第二位学者,他根据碑上“夏国字”认出了过去所说的“梵字钱”是西夏文钱,但是当时并不认识其为西夏文何字,更不知道所表达的意思。
就在张澍发现西夏碑的第二年即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金石学家刘青园也在凉州发现了西夏窖藏古钱:“凉州土人掘地,得古钱数瓮,其中开元最多,北宋、辽钱及西夏元德、天盛、乾佑、天庆、皇建、光定诸品,亦复不少。而此种梵字钱,亦有数品,余共拣得千余枚”。刘青园将梵字钱上的钱文和张澍发现的西夏碑上的碑文相对照,才明白了梵字钱上的“梵字”,就是西夏文。他断定了南宋洪遵在编著《泉志》时,也不认识这种文字,因此说“数百年后,破此疑窦,亦快事也”。公元1809年,初尚龄《吉金所见录》记述了刘青园的这次重大发现,并将发现的所有西夏钱币,逐一著录。因对西夏文的具体读音和字义无法了解,只能称其为“西夏梵字钱”。刘青园的发现和初尚龄的记述,在西夏钱币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使西夏钱币在钱谱中初具规模,形成系列,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西夏钱币提供了参考。晚清的张崇懿《钱志新编》、李佐贤《古泉汇》、倪模《古今钱略》、丁福保《古钱大辞典》等,均进行了转载。
二十世纪初,随着西夏学在国际国内学术研究的发展,西夏文字的研究和释读取得了重大进展。1914年,西夏学者罗福苌在其《西夏国书略说》中,第一次著录并译释了四种西夏文铜钱,依次为“福圣宝钱”“大安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结束了西夏文钱统称“梵字钱”的历史,为西夏钱币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古钱币收藏家赵权之,发现并译释了西夏文铜钱“贞观宝钱”,更加丰富了西夏文钱币品种。西夏王朝铸造的铁钱只有两种即“天盛元宝”和“乾佑元宝”。银币极少出现。西夏王朝铸造的钱币,总体看来:铜质精良,铸工高超,边廓坚挺,形制规整,字体端庄秀丽,书法高雅优美,尤其是西夏汉文钱币上的钱文,宋代书法特征明显。在我国历代数千种钱币中,也应算是上品。它充分体现了西夏王朝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20世纪50年代以前,《泉币》是唯一发表过西夏钱币文章的刊物,然而,也只有7篇,每篇二三百字,总计不足二千字。但是,先辈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西夏钱币奠定了基础。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郭彦岗在《中国货币史纲要》中称:西夏钱币制作精致,文字整齐。西夏钱币受到古今钱币收藏家的称赞,也充分说明了西夏钱币铸造工艺水平的高超。
笔者于2001年在甘肃省武威市有幸目赌了刻有两个西夏文字的束腰银铤,可惜的是,当时卖家要价甚高,笔者囊中羞涩,便与此银铤(钱币)失之交臂,从此再未见到。经过笔者近十五年的努力,先后数次往返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区县之间、甘肃省各区县之间、阿拉善盟各旗区之间,收藏了几十枚西夏文钱币和西夏汉文钱币。旨在通过收藏、研究西夏钱币,达到“以钱证史、以钱补史”,来了解一千年前的西夏社会;了解一千年前阿拉善地区的西夏历史;挖掘阿拉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把阿拉善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元德通宝:西夏汉文钱币,铜质,直径2.38厘米,中间有穿。铸于西夏崇宗李乾顺元德年间,即公元1119~1126年。福圣宝钱:西夏文钱币,汉文译为福圣宝钱。铜质,直径2.4厘米,中间有穿。铸于西夏毅宗李谅祚福圣承道年间,即公元1053~1056年。大安宝钱:西夏文钱币,汉文译为大安宝钱,铜质,直径2.4厘米,中间有穿。铸于西夏惠宗李秉常大安年间,即公元1075~1085年。乾佑宝钱:西夏文钱币,汉文译为乾佑宝钱,铜质,直径2.3厘米,中间有穿。铸于西夏仁宗李仁孝乾佑年间,即公元1170~1193年。天庆宝钱:西夏文钱币,汉文译为天庆宝钱,铜质,直径2.45厘米,中间有穿。铸于西夏桓宗李纯佑天庆年间,即公元1194~1205年。天庆元宝:西夏汉文钱币,铜质,直径2.4厘米。中间有穿。铸于西夏桓宗李纯佑天庆年间,即公元1194~1205年。皇建元宝:西夏汉文钱币,铜质,直径2.4厘米。中间有穿。铸于西夏襄宗李安全皇建年间,即公元1210年。光定元宝:西夏汉文钱币,铜质,直径2.5厘米。中间有穿。铸于西夏神宗李遵顼光定年间,即公元1211~1222年。天盛元宝西夏汉文钱币,铜质,直径2.3厘米,中间有穿。铸于西夏仁宗李仁孝天盛年间,即公元1149~1169年。乾佑元宝:西夏汉文钱币,铜质,直径2.38厘米,中间有穿。行真对钱。铸于西夏仁宗李仁孝乾佑年间,即公元1170~1193年。乾佑元宝:西夏汉文钱币,铁质,直径2.5厘米,中间有穿。铸于西夏仁宗李仁孝乾佑年间,即公元1170~1193年。
编辑:陈佳
关键词:玩家收藏 西夏钱币 血泪史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