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汉语热促民心通——拉脱维亚几代汉学人的故事
新华社里加11月4日电通讯:汉语热促民心通——拉脱维亚几代汉学人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郭群 李德萍
金秋时节,在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中拉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参加两国国画爱好者举办的《白鹤亮翅》画展开幕式。台上一位年近八旬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引人注目,他便是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拉方院长、致力于对华友好事业长达半个世纪的彼得里斯·贝德高教授。
说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即将访问拉脱维亚,贝德高激动不已。他高兴地向大家宣布,由他编纂、中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选汉拉拉汉词典》已经完成印刷并面世,“我希望把这本词典亲自送给李克强总理”。
正是在拉不断升温的“汉语热”,催生了《精选汉拉拉汉词典》的出版。近年来,随着两国关系不断加深,拉脱维亚希望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
50多岁的萨沙在里加的一家木材厂工作。他对记者说,不久前偶然在网络上接触到汉语,发现汉字很有意思,便尝试起学习汉语。他说,能够到中国企业工作一直是他的一个心愿。
其实,在拉脱维亚,汉学传承已有百年历史。在拉汉语教学史上,贝德高是承前启后的一位。
贝德高1964年开始学习中文,毕业后数十年从事汉语教学。今天,活跃于拉外交界和学界的中文人才很多都是他的学生。2011年,贝德高参与创办了拉第一所孔子学院,并担任拉方院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拉脱维亚这个人口只有约200万的小国已建有9个汉语教学点。因为在词典编纂工作上的突出贡献,贝德高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在老一辈汉学家的培养下,拉新生代汉语人才辈出,成为传承汉语教学、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拉友好的新生力量。
拉脱维亚大学汉语专业毕业生安泽2007年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获得亚军,之后赴中国留学深造。结束学业后,她留在中国并闯出了一番自己的天地。如今,她已经成为中国颇有名气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演员,并嫁给了一个东北小伙儿。
今年年初,安泽回到母校拉脱维亚大学,举办《我与中国的故事》讲座。谈及学习汉语的经历,她动情地说:“从先是对汉语产生兴趣,然后到‘谈恋爱’般的热爱,如今想让汉语陪伴我一生。”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安泽,一直心系中拉两国友好事业,她对记者说,“能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贡献是我的荣幸”。
卡利娜·叶尔马卡是新近成立的拉脱维亚留华同学会会长。她是拉大汉语专业毕业生中的人气才女,如今已经成为该校新生代教师。她热爱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喜欢书法、剪纸等。
这位痴迷中国文化的拉脱维亚姑娘,每年都要去中国生活旅行,感受“娘家”气氛。卡利娜在同学会成立大会上感慨地说:“汉语改变了我的命运。没有汉语,就没有我的今天。”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拉之间的人文交流真正践行了“一带一路”“五通”中的“民心相通”。正如拉总理库钦斯基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天,拉中两国关系可以说是非常之好,对于拉脱维亚来说,中国不再是一个遥远、神秘和陌生的国度。两国人民互相亲近,是近几年来两国关系取得的一项成就。”(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汉语人才 拉脱维亚 几代汉学人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大熊猫宝宝迎新春
“中国红”海外闪烁 庆春节年味正浓
日本东京:寒冬时节赏“繁花”
故宫完成珍宝馆二期改陈 即将对公众开放
2019西安城墙新春灯会亮灯
走进第64届布鲁塞尔古董艺术博览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