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王宁利:大医院将成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

2016年11月08日 09:06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今年是北京同仁医院成立130周年,医院眼科、耳鼻喉头颈外科两个科室在全国范围内均具有较强实力和较高知名度。目前,医院“一院三址”的布局在北京市同类医院中也比较少见,医院发展将逐步向南院区倾斜,这样的布局调整将给医院带来哪些发展机遇?在医院建院130周年之际新上任的院长,又将如何“把脉”这家百年医院的发展规划?

近日,新京报记者专访北京市同仁医院院长王宁利,“策论”人才、布局、文化等医院发展核心问题。

谈百年医院 医院应以医生为核心

新京报:今年是同仁医院建院130周年,支撑医院的核心资源是什么?

王宁利:医院的核心始终是提供医疗服务,核心资源始终是人才。同仁医院的部分科室能被同行视为“高精尖”,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当然,医院本身也是医学人才成长的平台。目前,医院在吸引人才方面,依然是一个正能量的循环。

新京报:随着分级诊疗和医生多点执业的推荐,对医院吸引人才是否会形成冲击?

王宁利:多点执业的实施短时间内会对公立医院形成一定的冲击,但冲击过后,合理的应对会让这种冲击对医院形成“正效应”。举个例子,医生的执业地点虽然增加,但有些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很多问题恐怕还得回到大医院解决,这对医院也是一种提升。现在医生多点执业场所能吸引的,还多是“短平快”类的病源,情况复杂的病人还会留在医院,医院未来就是要成为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机构。这也会促使医院进行变革,“科室还需要那么多人吗”、“需要购入很多设备吗”就成为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医院也会真正逐步转变为危急重症的治疗中心,所以冲击只是暂时的。

新京报:分级诊疗的推进又会对你们医院有哪些冲击?

王宁利: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分级诊疗的推进,不断提高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大医院也会受到一些冲击。到去年底,同仁医院年门诊量的增量终于从两位数降低到个位数,去年门诊量的增加在3%左右。如果分级诊疗理想推进,像我们这样的大医院门诊量可能不会继续增长,甚至负增长。有了这样的预判,我们也会提前做出调整,重点要提前做好两个方面:其他医院做不了的,我们要能做。别人能做的,我们要做得更好。当然,随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这两个要求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新京报:这么看的话,同仁医院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王宁利:同仁医院未来应该成为技术输出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疑难疾病会诊中心。新的定位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医生将围绕患者开展工作,医院的工作将主要以医生为核心,医院应该为医生提供更好的平台,毕竟技术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是技术的载体。

谈院区布局

建好南院区,让同仁医院焕发青春

新京报:医院“一院三址”的局面在同类医院中比较少见,三个院区的布局未来将如何规划?

王宁利:目前北京正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也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同仁医院南区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完工后,南院区将拥有1400张床位。工程建设预计两年封顶,最多三年,我们就会搬进南院区。当然,二期工程的功能划分、医教研防都需要严谨设计,南院区将以疾病需求为导向,信息化建设也要走在医院发展的前面,这都是需要整合的。南院区二期建设这张牌如果能打好,将是同仁医院重新焕发青春的最好机会。

在医疗服务总体向南院区迁移的同时,东、西院区将主要开展科研、特需医疗、干部保健、文化、教育等功能,同时满足市区的部分门诊需求。

新京报: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呢?

王宁利:当然也要整合。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同仁医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但也进入了发展的平台期,我们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另外,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作为医院长期以来的知名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也造成了一些影响。现在,我们要把这种影响变成正面的,这就需要整合学科发展。举个例子,在重症肌无力疾病的诊治中,同仁医院眼科与内科、外科相结合,从整合医学的角度出发,建议了重症肌无力中心。这是我们要建设的以疾病需求为导向的新兴学科。

另外,我们还要建设几个公共平台,包括文化平台、数据平台、科研服务平台、工程技术转化平台等,为现有人才打造发展平台的同时,也要适应基因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的进步等,引入多方面人才,当然,至于具体的模式,不拘泥于现有情形,这些人才可以不为我所有,但应该为我所用。

谈医院文化

要建设能让每个人激动的医院文化

新京报:作为一家百年医院,文化内涵是十分重要的,您怎么理解同仁医院的文化内涵?

王宁利:我们的院训是精(精心服务、精湛技术、精良设备、精益求精)、诚(严谨求实、诚心诚意、廉洁奉公、心悦诚服)、勤(勤奋进取、勤俭办院、勇于开拓、业精于勤)、和(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同甘共苦、共襄盛举),这是我们医院文化内涵的浓缩。

新京报:在医院文化建设中有哪些新举措?

王宁利:我们希望能够在原有文化沉淀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能够让医院每个人都激动起来的文化,就是我们要建设的文化内涵。同仁医院有130年的历史,我们将建设院史馆,毕竟文化的牵引作用非常重要,重视文化建设,鼓舞医生实现自我价值。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

声音

公立医院一定要打破趋利性,保持公益性。公立医院不能想着赚钱,但这并不意味着公立医院不“算账”。通过精细化管理整合资源,实现开源节流、遏制过度医疗等。而收支结余的部分,医务人员应该能分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 王宁利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编辑:赵彦

关键词:大医院 疑难重症诊疗中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