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版画中的鲁迅形象与鲁迅精神
在现代中国,鲁迅思想于精神层面所产生的影响深刻而绵长。2016年,值鲁迅逝世八十周年,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形式进行缅怀,在与鲁迅相关的文物、作品、文献等收藏中进行历史爬梳,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纪念方式。上半年,中国美术馆和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推出了“只研朱墨作春山——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美术展”,借助224件文物、书籍装帧和美术作品展示鲁迅美术思想的形成、建构、影响过程,揭示鲁迅与20世纪中国美术流变的关系;下半年,在鲁迅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之际,该馆又推出了“含英咀华——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在对鲁迅的纪念中,重温北京鲁迅博物馆从建馆初期至今有目的地征集到的100多位著名美术家捐献的关于鲁迅形象创作的中国画、油画、木刻、雕塑等美术作品,不仅可以感受鲁迅形象背后的深刻含义,也可以体会美术家对鲁迅的敬仰及其对鲁迅精神的理解。
鲁迅先生(版画)
鲁迅在木刻讲习会上(版画)
“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所以,鲁迅对中国文艺的关注是全方面的,其影响也是全方位的。除了文学,鲁迅从童年开始就比较喜欢美术,他在教育部任职期间曾经发表过《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并翻译过美术类的图书。美术对鲁迅来说,也绝不只是个人的雅好,他将其提升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觉悟来对待。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在上海的十年间,鲁迅大力提倡新兴木刻,影响了一大批进步青年从事左翼美术创作,对当时的抗战宣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毫无疑问,中国现代木刻家受到鲁迅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不仅在于掀起了新兴木刻运动,更在于木刻所彰显的社会功用与艺术思想。所以,他们对鲁迅的感情也最深,在不同时期创作的鲁迅题材的木刻作品也很多。综观北京鲁迅博物馆建馆后征集、收藏的表现鲁迅形象的木刻作品,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为表现鲁迅不同时期的生活和学习的作品,如表现少年时期的《质铺与药店》(杨可扬)、《离家去南京》(赵延年)等;表现青年时期的《探求》(俞启慧)等;表现鲁迅和许广平家庭生活的《以沫相濡》(组画)(冒怀苏),以及表现鲁迅和日本友人交往的《鲁迅与内山完造》(邬继德)等。
二为表现鲁迅对儿童和青年的关注与关心的作品,如《鲁迅与儿童》(野夫)、《长夜明灯》(邬继德)、《鲁迅和他的战友们》(陈烟桥)、《鲁迅送书给青年》(欧阳兴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黄新波)等。
三为表现鲁迅主要的斗争经历的作品,如《鲁迅在厦大平民学校讲话》(杨先让)、《怒向刀丛觅小诗》(赵瑞春)、《鲁迅在中大紧急校务会议上》(张佩义)、《1927年鲁迅在上海演讲》(曹剑锋)、《为了忘却的纪念》(朱继旺)、《义无反顾》(谭尚忍)、《战斗的檄文》(李以泰)等。
四为表现鲁迅与共产党友人的交往的作品,如《鲁迅与瞿秋白》(张漾兮)、《鲁迅与冯雪峰》(张怀江)、《鲁迅与陈赓》(谭尚忍)、《心向延安》(魏扬)等。
五为表现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运动的作品,如《喜阅青年木刻新作》(邵克萍)、《当革命之时版画之用最广》(李以泰)、《鲁迅在木刻讲习会上》(李桦)、《鲁迅与木刻青年谈珂勒惠支版画》(黄永玉)、《拓荒者》(查士铭)等。
六为表现鲁迅个人肖像的作品,艺术家张怀江、酆中铁、彦涵、赵延年、伍必端、盛增祥、沈尧伊、卢沉等都进行了创作。
这些木刻作品,勾勒出了鲁迅的人生轨迹,是对鲁迅世界的全方位表现。重要的是,这些木刻作品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刻画鲁迅形象,而是重在以形象或事件来反映鲁迅与时代的关系,以及鲁迅精神的时代影响。即使是表现其不同时期生活和学习的作品中,也折射出这种创作取向,如作品《离家去南京》,刻画出了鲁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变——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而去南京矿路学堂求学的人生选择。而从上述木刻作品的标题以及木刻家的名字不难看出,北京鲁迅博物馆所收藏的这些木刻作品大部分都是中国现代著名木刻家的重要作品。他们之所以把创作的关于鲁迅的木刻作品捐献给该馆,或许正是他们以木刻的艺术形式来回应鲁迅的呐喊、表达对鲁迅的敬仰之情的重要方式。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刻刀把鲁迅的形象刻画出来,并传播到大众中,从而让更多的人可以形象地感知鲁迅的品格,弘扬鲁迅的精神。
几代木刻家对于鲁迅形象的塑造,呈现出了他们所理解的鲁迅。就塑造的鲁迅形象特点而言,这些作品中的鲁迅面部表情大致分为愤怒、冷峻的表情与亲切、微笑的表情两大类。简练、概括、不拖泥带水,是版画的特质,也很容易给人以视觉和精神上的触动。美术家以如此简练的手法去刻画鲁迅,也在表明鲁迅一生中鲜明的两种立场——前者主要是在刻画善恶分明、憎恨黑暗的精神层面的鲁迅;后者主要是在刻画有血有肉的生活中的鲁迅,也可以套用鲁迅的诗句,把这两种鲁迅形象概括为“横眉冷对千夫指”型和“俯首甘为孺子牛”型。于前者,赵延年的《鲁迅先生》可以说是典型代表;于后者,李桦的《鲁迅在木刻讲习会上》是其代表。赵延年的《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鲁迅形象,主要用黑白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鲁迅棱角分明的脸庞,同时用短线刻出鲁迅冷峻的眼神、直立的头发、浓密的胡须,通过木刻艺术所特有的“力之美”传神地刻画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品格。李桦的《鲁迅在木刻讲习会上》所塑造的鲁迅形象,主要通过大片的白色背景与鲁迅的白色长衫和慈祥的面部表情相映衬,用柔和圆润的曲线刻出鲁迅慈祥的面容,以及左手拿着木板、右手拿着刻刀在向专注听讲的木刻青年演示内山嘉吉所讲授的木刻创作技巧的姿势,从而刻画出鲁迅作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精神导师呕心沥血地帮助木刻青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品格。
总而言之,这些木刻作品都是在用刻刀来塑造鲁迅的形象,用木刻的艺术形式来讲述鲁迅的故事、刻画鲁迅的精神,虽然部分木刻作品显现出时代的局限性,但是都从不同角度刻画出了鲁迅一生中的某一个重要的场景,后人从中可以较为形象地感受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精神品格,也可以体会到木刻家创作中的精神向度——艺术属于全社会、艺术为大众。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版画 鲁迅 鲁迅精神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