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总理定期会晤20年 中俄合作“增量提质”

当地时间11月7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圣彼得堡康斯坦丁宫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会见记者,并回答提问。共见记者前,李克强和梅德韦杰夫共同签署本次会晤联合公报,发表《中俄政府首脑关于深化和平利用核能领域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见证两国政府和企业间经贸、投资、金融、民用核能、高科技、国界联检、教育、文化等领域20余项合作文件的签署。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中新社北京11月8日电 (记者 马德林)当地时间11月7日,中俄总理第二十一次定期会晤在圣彼得堡圆满结束。
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始于1996年,今年恰是这一机制建立20周年。目前,两国总理已经在这一机制下会晤21次。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陈玉荣指出,21次的会晤表明中俄彼此高度互信,这一机制也持续拉动中俄两国互利合作不断深入。
与此同时,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设的多个合作委员会有效运行。此次会晤期间,李克强和梅德韦杰夫听取了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投资合作委员会和能源合作委员会四个双边合作机制的工作汇报,就未来合作规划深入交换意见。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姜毅认为,定期会晤机制下设多个委员会,是落实执行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机构,给其他政府部门开展对口合作提供平台,有利于两国政府部门更加顺畅地展开合作。
此次定期会晤举行的地点圣彼得堡也颇有讲究。2013年梅德韦杰夫访华时,曾到访李克强的家乡安徽省。而圣彼得堡是梅德韦杰夫的家乡,李克强2014年访俄时,与梅德韦杰夫达成2016年“圣彼得堡之约”。此次抵达圣彼得堡的当晚,李克强就在梅德韦杰夫的陪同下参观了世界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家乡外交”俨然成为中俄总理定期会晤中的一大亮点。
姜毅认为,“家乡外交”形式更加灵活,两位总理可以更充分交流,也有利于会晤期间达成共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则指出,两国总理在会议桌外的互动也能起到很好的“广告效应”,通过高层交往向两国人民介绍彼此的文化,有利于两国人文交流的进一步深入。
会晤后,两国发布了中俄总理第二十一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公报显示,此次会晤期间,两国总理在经贸、能源、地方、人文、环保以及国际合作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的具体合作共识则有数十项之多。中俄务实合作一如既往地高水平运行。
“中俄总理每次会晤都会有具体成果出炉。”苏晓晖说,这说明定期会晤绝不是“两位总理见个面而已”,这一机制在拓展和落实双方合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在同梅德韦杰夫共见记者时表示,中俄务实合作不仅要在能源、大项目合作等传统领域取得突破,还要挖掘中小企业合作的巨大潜力,助力创新合作,带动就业增长。
苏晓晖告诉中新社记者,中俄在政治领域的合作非常深入,但在经济领域仍有很大合作空间。她认为,李克强此次圣彼得堡之旅,将推动中俄合作在既有的高水平下,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合作范围,为两国合作“增量提质”。
陈玉荣说,中俄高层频繁往来,合作成果丰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高位运行,树立了大国关系的典范。毫无疑问,正如此前外界所预期的那样,李克强此行再次为深化中俄两国务实合作注入了新动力。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中俄总理定期会晤 李克强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