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百年古榕倾斜 当地村民建混凝土柱支撑
家乡的百年古榕树倾斜了,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刚入盛夏,接到大哥的信息,我的心不由一紧,怎会那样?那可是村中的“活文物”和“活文化”啊!
百年古榕可谓是大围村的“活文物”和“活文化”
好在,村中兄弟齐心协力,及时出动施以援手,在古榕的北面主枝下方筑起了一根数米高、一米见方的钢筋混凝土承重柱,使整棵参天古榕恢复平衡,从而化解了倾覆危机,如今依旧蓊翳葱茏。
我的家乡在“中国麻竹笋之乡”主产地——英德市西牛镇下辖的沙坝村委大围村,一个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据村史记载,早在明末清初,大围村的开村始祖元秋公便在此开枝散叶。村中老人口口相传,村头东面的那棵古榕树,可能比建村的历史还长。在县道366线沙坝大围段,这棵百年古榕,承载了村中族人太多的情感记忆,见证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风雨沧桑。
大围古榕的奇特在于“一木成林”。它有两个支柱根,呈倒“丫”形深深扎入泥土,发达的根系吸收着来自大地的恩情——阳光、空气、雨露和养分。枝条上,长满密密麻麻的气生根,如丝如缕,如须如帘,展露勃勃生机。支柱根与枝干交织在一起,向四面无限伸展,形似稠密的丛林。在第二、第三层,共生的植物有雉鸡尾、马骝尾、鹿角蕨、鸟巢蕨、野兰花、苔藓、地衣和不知名的藤本植物等10多种。栖息在树上的昆虫、爬行类动物、鸟类动物更是不可胜数,形成了“一树成林”、鸟语花香的共生生态群落景观。“一木成林”的场景蔚为壮观。
古榕的两根支柱根枝,形成一个大大的拱形,人们便在拱形空隙处建起了一个可容一人直立出入的廊门,廊门左右两边,用石头、砖头、灰沙砌起了一道既是围墙又是承重墙的墙体。古榕树大概分四层向上生长,树围最粗处直径三四米,需要十多人才能合抱。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二层东北面一条树枝自南向北凌空越过水塘,与对边的樟树、荷树、吉柳树亲密接触。我目测估计,古榕树冠距地面高二十余米,树冠直径三四十米,犹如巨大绿色伞盖,铺天盖地,留下浓荫匝地阴凉一片。更令人称奇的是,在二层的向南处,一棵横着生长的脸盆大小的树枝已枯朽,一条碗口大的新枝就沿着它的方向,在下面紧紧贴着生长,不离不弃托起老枝,谁说树木无情?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反哺之情、跪乳之义。
大围古榕历史悠久。它雄峙村旁,装点着大围古村落,为人们遮风挡雨,又以三百岁的资历,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大围村的久远历史。大围刘氏元秋公在此宏开一脉,子孙繁衍,人丁兴旺,至今300余年。村头东面的这棵古榕,俗名又叫细叶榕、黄桷树,属桑科。桑树与梓树古时常常种于村两侧,所以远方游子习惯把家乡称作“桑梓”。2006年英德市林业考察资料显示,此树年龄不少于250岁,它顺理成章跻身英德市“古名树”保护范围。
大围古榕传说多多。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的盛夏,河对岸的吉田村老人深夜上茅厕,惊见大围村榕树下的泥土路上,一行行一排排黄色的火把上上下下、来来回回游移流动,可就是不见人影不听人语,老人以为“鬼火”,吓得两腿战战,一不留神跌入茅厕,弄得一身邋遢,被村中人笑话了好一段日子。真可谓“心中怕鬼”吓坏自己。
还有一个寻根的真实故事,充满正能量。一百多年前,有一户人家,背井离乡到清新县白马朗一带谋生。那时候,因兵荒马乱、山水迢迢、通信不便、交通落后等因素掣肘,这一家游子虽日夜思念家乡,却一直难以踏上回家寻祖的路。“围台吃饭教子女”,老人经常告诉自己的子孙,他们的根在沙坝上坪(大围村的一个小地名),地理标志是村头有一棵大榕树。他反复交待,有机会一定要寻根问底认祖归宗。数十年来,老人的后人一直没有停下寻找家乡的念头和脚步。因缺少宗亲的具体姓名,而叫上坪的村子又多,他们辗转多次寻找未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硬是凭借仅有的“村头有一棵大榕树”的这条线索,终于找到自己的血脉宗亲,完成了老人的夙愿。
大围古榕是村民眼中的“百宝药箱”。在那个敬仰中医的年代,准确地说是在西医还没有东渐的年代,大围古榕树成了村中的“百宝药箱”。村中人家有个气虚头疼、感冒发烧、瘀血肿疼、跌打损伤、甚至月经不调等小病小痛,他们都喜欢去采摘一些条细红褐色的榕树须做药,根据病情,加入清水,或加入青鸭蛋,或加入樟树二重皮,或加入冰糖,或加入米酒,进行煎制服用,有不错的疗效呢。寄生在古榕树上的铁爪篱、马骝尾、吃鸡巴、三丫苦,也是中药材,具有一定的治疗功效。在村里人看来,古榕树就像是一位慈祥仁爱、宽厚慷慨的老者,倾其所有默默呵护着村里男女老少的健康和平安。
大围古榕见证了社会发展变迁。我清楚记得,大围古榕树正对处,就是存在了数百年的沙坝渡口,在那个通讯靠嘴、交通靠腿、运输靠肩的年代,木船变成了连接沙坝河两岸的唯一交通工具,真的是“一河隔千里”呀。河对岸的人们要去西牛赶集,此渡口是必经之处。乡亲上了船,船工扎好八字步,在声声吆喝中,手持长长的竹篙,在渡船的两边撑撑点点,渡船便在流水声、竹篙声、谈笑声中劈波斩浪抵达彼岸。渡口码头当时的繁华风流可以想见。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一条沙土公路从大围村门前经过直达沙坝街对面(现沙坝小学门口)的河边,大围古榕树渡口也已完成它的特定历史使命,日渐沉寂落寞,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记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渡口就完全荒废了,令人不胜唏嘘。
大围古榕象征着和谐兴旺。以前,古榕树下是很好的集会场所,大家喜欢在它身旁等候摆渡船只、会见亲朋好友、讲述趣味轶事、聆听家长里短。大家还常常到古榕树下议事,我揣测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心理因素:“榕”通“容”,只有宽容大度,才能和谐相处。做人做事要心胸开阔,宽容大度,要有容人之心、容人之德。
我觉得,从地理文化学的角度考察,大围村人对古榕树的崇拜,其实是对绿色植物的崇拜。古榕树是“神树”,是生命的象征,它汲取了几百年日月精华、山川灵气,于是就有了灵气,能“通天圣地”,能“兴云作雨”,能“护佑一方”,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和谐生命意识。
落日黄昏,残阳如血。老迈而苍劲的大围古榕树,呈现着一份从容、超然、安详与稳健。我的心不由轻松舒坦起来:百年古榕啊,您是大围村三百年古村落的根,是村中人家眼中的神,更是行走他乡的游子的魂!(刘海军)
编辑:陈佳
关键词:百年古榕倾斜 当地村民 建混凝土柱支撑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