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记者手记:亲历首尔抗议“亲信干政”大规模集会
中新社首尔11月13日电 (记者 吴旭)13日清晨,在象征着韩国政治中心的首尔光化门广场,前一夜发生的抗议“亲信干政”事件大规模集会的热潮已经退去,除去零星散落在地上的抗议标语、宣传画外,这里几乎已经找不到发生过大规模集会游行的痕迹……
光化门被韩国国民称为“国门”,12日夜,这里爆发“汇聚全国愤怒”的大规模抗议集会,要求总统朴槿惠辞职并对“亲信干政”事件负责。主办方宣称,有超过100万人参加了集会。不过警方估计实际到场人数是近30万人,即便如此,这一数字仍然是近16年来韩国集会人数的最高纪录。在集会现场,一位经历过2008年韩国反对进口存在“疯牛病”隐患牛肉集会的老人,被集会规模和氛围深深震撼,他对记者说,没有人期待抗议集会新纪录的诞生,这只证明了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政府感到失望。

当日的集会游行,原定于下午5时开始。但一大早,在首尔中心地带的光化门、市厅、清溪川广场等地,就汇聚起越来越多的民众。示威者或席地而坐,或发表演说,或派发标语、组织联署请愿,从光化门到市厅近2公里的道路逐步被抗议人群围挤得水泄不通。这次集会由来自青年学生、劳动者、农民、残疾人及妇女等界别的1500多个社会团体发起,虽然来自不同团体的人士身着不同服装,但他们呼喊的口号却高度一致。
傍晚时分,在抗议呐喊声中,抗议人群向青瓦台方向行进。这是韩国法院首次允许队伍游行至青瓦台附近,部分激进的人群更一度逼近到距离青瓦台几百米左右的街道。巨大的人潮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抗议口号,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对面维持秩序的警察神情紧张、步伐匆忙。
在韩国政治生活中,游行文化盛行。记者在韩国工作不到两年,已经历了“岁月号”烛火示威、反对签署“慰安妇”协定等大型集会。相比“岁月号”集会时的凝重气氛,此次集会中,记者感受到韩国民众更多的、也更复杂的情绪。

愤怒是大多数抗议民众的表情。虽然“亲信干政”涉案人物崔顺实已被检方逮捕,朴槿惠也就该事件造成的影响两次道歉,并做出了更换核心幕僚和提名新总理的补救措施,但民众愤怒情绪仍未平息,政府公信力跌至冰点。“政界、商界、文化界中越来越多的人牵涉其中,一个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像滚雪球般不断扩大,这对我们来说是欺骗和愚弄。”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集会者对记者说。
此次集会,人们除了要求朴槿惠为“亲信干政”事件负责,还翻出了旧账。他们同时就“岁月”号沉船事故、米价大跌、政府强行推进改用国定韩国史教科书、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日签署有关慰安妇协定等问题,对政府进行了批判。这一系列“前尘往事”,让不少韩国人感到愤怒的同时,又产生了恐慌的情绪。
“JTBC最厉害!”在集会现场,很多民众对韩国JTBC电视台“点赞”。最初爆料崔顺实提前审阅文件的韩国JTBC电视台,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这样的事情我们是从媒体得知的,我们不知道还到底应不应该相信政府,如果还隐瞒了更多的秘密怎么办?”一位女高中生告诉记者,她和其他同学是第一次参与集会,他们在现场用唱歌、跳舞等方式吸引更多人关注相关事件。

集会活动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入夜时分,离青瓦台不远的清溪川广场上仍聚集着数百人举行小型烛光集会。一位带着孩子参与烛光集会的家长说,“我们期盼一个有希望的未来。”
来自青瓦台的消息说,朴槿惠关注了此次集会情况。青瓦台发言人郑然国表示,朴槿惠总统以沉重的心情了解了集会体现的民意,充分认识到局势的严峻性。记者亲历集会现场后,最大的感触是,尽管朴槿惠已两次道歉并表示愿意接受检方调查,但韩国民众要求总统朴槿惠辞职的呼声并没有减弱,朴槿惠以及青瓦台仍未找到解决当前政治困局的突破口。(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亲历 首尔抗议“亲信干政” 大规模集会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