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保护野生动物 维护生态平衡

2016年11月16日 14:34 | 作者:施经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11月4日凌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政府新闻办对外通报称,备受关注的“天鹅捕杀事件”7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落网。

“天鹅捕杀事件”之所以备受关注,除了因为被捕杀的鸟类数目极巨之外,数百只天鹅横尸湖畔的可悲景象,其残忍程度亦令人不寒而栗。根据官方调查,这些天鹅尸体均无外伤,显然是被药物毒死的。在成堆的天鹅尸体面前,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意义已被彻底剥夺。

保护野生动物、不虐待动物,这些原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信条,可一旦被问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原则,绝大部分人却不明所以,仅能举出法律作为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开宗明义:“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防止犯罪分子捕猎野生动物,法律同样规定了不少富有针对性的惩罚性措施。可法律毕竟不是“要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理由。法律只是一种工具,作为工具,它要维护我们在社会中约定俗成并被政府认可的信条,同时,法律又是维持这些信条的最后手段。在保护野生动物、防止虐待动物等事情上,法律存在不少空隙,但这恰恰表明了人类道德水准仍可上升的空间,我们每个人应以足够的道德自觉来拒绝残忍的屠戮和虐待。

我们之所以要拒绝猎杀、虐待动物等行为,实质上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生存。我们对待动物的方式不过是对待人类同胞方式的投影而已,在捕杀、残虐动物时表现出的那种对生命不屑一顾的傲慢心态,同样可能被引入社会生活之中。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技术的普及,一些人将自己折磨、虐待动物的视频放到网络上。这些人究竟出于何种心态才能做出如此非人道的事情呢?答案无非有二,或者为“名”,或者为“利”。特别是一些不惜以“秀下限”为荣的网络直播人,为成为话题,不惜挑战人类道德底线,如喷火折磨小牛犊、高跟鞋刺戳猫眼等,这些事情虽然没有直接触犯哪一条法律,但在精神层面上,与大规模捕杀天鹅并无太大差别。

保护、善待动物就是在保护、善待我们自己。对于天鹅被捕杀事件,我们的反思决不能止于法律是非,犯罪嫌疑人在接受法律审判和处罚之后,还需要接受深层次的道德教育;作为旁观者,当我们为犯罪事件中的残忍、血腥感到恐惧愤怒时,同样需要反躬自省: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是否曾以同样的态度、心理践踏生命的平等权?近期,国家相关部门为解决校园欺凌事件又推出了新的办法和意见,学生之间的欺凌并不是普通的小打小闹,它同样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和侮辱。如果我们能借助“捕杀天鹅事件”等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平等和宝贵,这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问题的解决呢?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动物保护 野生动物 天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