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美媒:美提“第三次抵消战略”专家:实际瞄准中国
2016年10月31日,美国国防部网站发布谢丽尔·裴莉琳题为《Deputy Secretary: ThirdOffset Strategy Bolsters America’s Military Deterrence》的新闻消息,对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鲍勃·沃克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空军上将保罗·塞尔瓦参加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三次抵消战略”论坛的情况进行了报道。两位美军高官对“第三次抵消战略”的起因、内涵、作用等核心问题进行了阐述。
笔者认为,美军的“第三次抵消战略”将会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抵消战略”是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界创造的独具特色的专有术语,是指用技术优势抵消对手的数量优势,或用突破性技术的新能力抵消对手现有的优势军事能力,是一种战胜或削弱另一方优势的战略。至今,美国曾先后提出过三次“抵消战略”。
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面对苏联在中欧具有压倒性的常规军事优势,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利用美国在核技术、轰炸机和远程导弹领域内的优势地位来抵消苏联的优势。
第二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针对当时苏联占有数量优势的常规部队,时任美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和副国务卿威廉·佩里提出,以先进的微电子和信息技术进行对抗,这就是第二次“抵消战略”。一方面,美国在以全球定位系统,情报、精确制导、侦察与监视平台和信息网络为主的信息领域投入巨资,使这些系统与装备成为己方常规部队的“力量倍增器”,并启动了新一轮的军事革命。另一方面,美国还通过一系列出口、贸易管制来维持其技术霸权地位。事实证明,以质量对数量的第二个“抵消战略”在阻止苏联吞并西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第二次抵消战略”被认为成功加速了苏联的战略衰退。
“第三次抵消战略”始于2014年。随着中俄等国军事实力不断提升,美国认为自身的军事优势正在被逐步削弱。为夺取在新一轮大国军事竞争中的绝对优势地位,美国于2014年推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重点发展能够“改变未来战局”的颠覆性技术群优势的“第三次抵消战略”。
前两次抵消战略都是明确针对苏联,旨在赢得美苏争霸;而“第三次抵消战略”名义上针对所有可能对美构成威胁挑战的大国,实际上主要瞄准中国。
塞尔瓦在这次的发言中指出,美国的竞争对手正在把新的能力应用于传统的作战空间,美国必须找到抵消这些能力的办法。简单来说,比如如何抵消对手在太空、网络、空中、陆地和海上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这明显是针对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中国国内将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表述为:旨在发展针对可能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部队实施远程打击的能力,用以限制或控制敌方进入中国外围(包括西太平洋)的陆地、海洋和空域。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可以说就是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核心。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军队一直能够在行动自由极少受到重大挑战的情况下向海外投送力量,在冷战后几次局部战争中,美军都尝到了将军事力量前出部署的甜头,因此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也被美军视为限制其“横行”自由,阻碍其以武力随意干涉他国内政的“眼中钉”。美国此次提出以“第三次抵消战略”来抵消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其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够继续以较小的代价接近中国的相关利益地区,进而便于其干涉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甚至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因此,对于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中国有必要从战略到战术层次给与足够的重视。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第三次抵消战略 中国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