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非遗”进高校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学生与“非遗”面对面之后
昨天,令人目不暇接的太极功夫扇和舞龙舞狮表演,为2016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系列活动拉开了序幕。海派面塑、古琴斫制、墨锭描金、莘庄钩针编法、绒绣、棕编艺术……近4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上海师范大学,将“非遗”面对面地带给学生。(解放日报11月24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落文字,口传心授,看得见却摸不着,它是技艺,是仪式,是表演、传说、习俗,实际上,它早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现今列入上海市级名录中的非遗项目有200余种,还在不断增加。上海现有的国家、市、区县三级非遗,平均密度居全国前列,许多项目独树一帜在全国鲜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都是上海的宝藏。可以说,做好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是一件要紧的事情。
非遗项目作为传承城市文脉的有效载体,保留乡愁的独特资源,如何使之“活”起来和长久传承,让非遗走进大学,让大学生面对面去感知非遗,接触非遗的“有趣”和“好玩”,进而激发对“非遗”的兴趣和乐趣,无疑是一种有效做法,为“非遗”传承扩大影响和传播开辟新的路径。
这次“非遗”进高校活动,共推出海派剪纸、古琴艺术、传统戏剧、海派面塑等10大“非遗”主题系列,以展示、讲座、演出等形式,陆续在上海交通大学等15家高校进行,破除以往“非遗”项目只保留在博物馆,或停留在少数传承人口中和手上,通过贴近大学生方式,落实非遗项目的宣传展示目的,通过形象丰富的表演和讲解,去培育非遗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自觉,让更多青年人在潜移默化中成为“非遗”受众,了解上海“非遗”的文化内涵。
笔者以为,扩大“非遗”的影响力和传承面,应多管齐下,再辟新路,除了让“非遗”进高校,举行系列传播活动,还可以让“非遗”走进中学小学和幼儿园,让所有孩子在学龄阶段,都能由浅入深知晓“非遗”项目名目和种类,进而了解“非遗”的内涵和博大精深,要借鉴国外传播“非遗”的做法,用现代科学手段,影像资料和口述传授并举方式,开辟大众媒体“非遗”传播的空中讲堂、学校和网站,让非遗传承人在媒体和文化场所等更大的场所里,去讲解“非遗”的项目和历史作为,还可以用出版物和现代传媒记录“非遗”项目的特色,走多样化之路,通过创新创意,用更好的方法、更广的空间和更快的速度,加深青少年和全体市民对“非遗”的影响,努力开拓上海“非遗”传承保护的新路,展现春申故地深厚久远的城市文化内涵。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非遗 传承 高校 戏曲 古琴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