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让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更加鲜明
让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更加鲜明
——一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
光明日报评论员
文艺振奋民族精神、文艺彰显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呼唤着文艺工作者承前启后、挥毫运笔。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向文艺界提出了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与世界发展大势的交汇点上,文化与文艺的当代价值与历史意义被纳入了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对中华文化精神的全面阐扬,通过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深刻阐述,通过对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文化表达,通过对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纲领、灵魂的精准把握,肇始了进一步确立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新征程,开启了中国当代文艺繁荣发展的新格局。
几年来,尤其是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为己任,赓续薪火、勇担重任,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等各个领域创造了千帆共进、百舸争流的崭新面貌。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奖,创造了中国科幻文学的一个纪录,也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积极参与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中英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孔子》在海外广获好评,既娴熟运用了国际化的视角、平民化的叙事,更深刻表达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和东方美学的言近旨远。各种富含象征性意义的事件,折射了文艺发展的气候与趋势,并不断表明:扎根民族文化、把握时代脉搏,让当代中国文艺有了更多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坚守文化自信、提振民族精神,正成为越来越多文艺工作者的自觉。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希望,还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生动鲜活的创作过程中、在波澜壮阔的文化实践中深入把握、积极践行。
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需要把握好时代精神和历史传统的关系。今天中国的文艺创作,背靠的是深厚的历史传统,面对的是宽阔的世界舞台;既有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滋养,又有中国崛起这一人类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时代大势托举。
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挥传统之毫、运时代之笔,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作品与民族文化血脉相连、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需要把握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张力。文艺作品在回答时代的问题,同样也是在为时代设置议题,优秀的中国当代文艺,既要在多种文化互鉴中博采众长,又要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精神;既要达成对人类命运的深刻观照,又要坚守本民族文化独特的价值关怀。由此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汇聚精神力量,为造福人类文明提供广阔前景。
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宏瞻是江河奔流、惊涛拍岸,细观则是飞珠滚玉、滴水见海。对文化自信的坚守、对民族精神的振奋,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作品中,由一页一页的白纸黑字书写,由一帧一帧的电影画面展现,由每一位文艺创作者一点一滴化为故事和巧思。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前路广阔也任重道远,当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鞭策,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让更多文艺作品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2日 01版)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国 文化 自信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