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大成果
尘封千年的隆平寺地宫露真容
12月8日,上海博物馆发布了最新一轮青龙镇考古发掘成果,青龙镇曾经的地标性建筑隆平寺塔的塔基位置得以确认。考古人员还打开了塔底地宫,探明了地宫结构。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相印证,证明了青龙镇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之一,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新证据。这也是上海城市历史的重要发现,是实证千年上海城镇发展的宝贵资料。
隆平寺塔基地宫侧视图
宋代龙泉窑长颈瓶
唐代越窑青瓷碗 均为上海博物馆供图
铜鎏金阿育王塔
“市廛杂夷夏之人,宝货当东南之物”“海商辐辏之所”,《宋会要辑稿》与《绍熙云间志》如此描绘南宋后期青龙镇的繁华景象。
青龙镇位于唐宋时期黄金水道吴淞江畔,今天的上海青浦白鹤镇。作为上海最早设立的市镇,随着江南地区开发的步伐,尤其是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替代陆上丝绸之路后,青龙镇一跃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和经济重镇,文化继而繁盛。北宋书画家米芾曾是青龙镇镇监,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陆游、苏辙、赵孟頫也曾驻足此地。
始建于1023年的隆平寺塔则被视为这座古镇进入鼎盛时期的表征。诗人梅尧臣曾作《青龙杂志》记载,镇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北宋陈林撰写、米芾手书的《隆平寺经藏记》以及高僧灵鉴所撰《隆平寺宝塔铭》也曾讲述隆平寺风采。
然而,随着吴淞江变迁,青龙镇的港口功能逐渐丧失,当年的“东南巨镇”淹没于地下数百年,旧时风貌难觅。从2010年开始,历时六载,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一座“消失的繁华城镇”从尘埃中逐步浮现。
地宫开启
在上海博物馆文保中心,记者见到了近千年前被埋入青龙镇隆平寺塔地宫的文物。结构精巧的四层套叠木函静静安放,水晶佛珠、两座阿育王塔、各时代钱币……处处透露着一座湮没地下数百年的港口重镇的昔日气息。
时间回溯到3个月前。9月9日,临近午夜,上海青浦白鹤镇上的隆平寺塔基处围着一群紧张而激动的考古人员。22时41分,经过近16个小时的发掘,地宫的九层覆砖尽数揭开,地宫的内部结构和文物赫然呈现于眼前。
“隆平寺塔塔基的发现,为我们了解青龙镇提供了关键地标,对于青龙镇的市镇布局研究有重要价值。它也是青龙镇兴盛的象征,隆平寺塔兼具航标塔的功能,是贸易港口的重要标志。”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青龙镇考古队领队陈杰说。
陈杰告诉记者,这是上海第一次经考古发掘确认的古塔遗址。从塔基的直径而言,隆平寺塔的体量超过目前上海所存的13座古塔。其结构特殊,不同于目前国内已经发掘的塔基形式。塔基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地宫,这令考古人员兴奋不已。地宫中置套函,函外左右各有一座阿育王塔。套函共有四层,最外为木函,向内依次为铁函、木贴金函、银函。银函底部铺有一层彩色宝石,上置一尊释迦牟尼涅槃像。此外,在木函内还装藏有银箸、银勺、银钗、银龟、铜镜、水晶佛珠等一批供奉品。本次发掘在套函内发现了一个铜瓶,瓶内装有4颗圆珠,其中3颗为水晶质,它们应当就是佛教圣物舍利,这一发现也与文献中关于隆平寺塔“中藏舍利”的记载相符。
隆平寺塔基及其地宫的发现,为研究北宋时期南方软土地基下塔基的建造工艺与地宫舍利瘗埋制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在中国古建史、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镇浮现
文献记载,青龙镇于唐天宝年间(742~755)设镇,被称为“东南巨镇”。唐宋时期,市镇已经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会组织单位,对其经济发展贡献颇多。
“目前,中国市镇一级的聚落考古工作尚少有先例。为此,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整体的规划。”陈杰说,经过多年的考古勘探,基本摸清了青龙镇遗址的范围,沿通波塘两岸分布。考古发掘发现了唐宋时期的房基、水井、灶、铸造作坊等遗迹,为了解青龙镇遗址的布局和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线索。
青龙镇遗址历年考古发掘出土了来自福建、浙江、江西等窑口可复原瓷器6000余件及数十万片碎瓷片。青龙镇出土的瓷器绝大部分为南方窑口,唐代以越窑、德青窑、长沙窑为主,至宋代渐转为以福建闽清义窑、龙泉窑、景德镇窑产品为主。其中,大量的福建窑口的瓷器与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发现的瓷器组合非常相似。“这说明当时许多瓷器产品运到青龙镇后,进而转口外运,主要销往高丽与日本。考古发现的瓷器与文献记载相印证,证明了青龙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从这些瓷片来源的窑口以及瓷片在世界各地的分布看,这一论点的证据链已经趋于完整。”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
隆平寺塔基的发掘中,一块摹印有“入塔内”三字的残砖出现在考古人员面前,这是考古人员第一次接触到有关这座佛塔的文字信息。此砖应为当年建塔时,佛塔的赞助人舍砖的标记。考古人员随后在塔基周围发现多块摹印着“某某某一万片入塔内”的文字砖。在杨志刚看来,这些都可见当时的生活细节。“比如,供养人在修建地宫的时候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细节和宗教信仰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考古出土的大量贸易瓷和隆平寺塔遗存进一步佐证,青龙镇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青龙镇遗址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相吻合,为海上丝绸之路考古提供了新的材料。”陈杰说,“青龙镇遗址是历史留给上海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上海城市文化的历史底蕴。上海作为一座以港兴市的现代化都市,青龙镇遗址的考古发现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为上海城市的发展找到了一个历史的起点,也将为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中提供重要的历史基因。”(记者 颜维琦)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尘封千年 隆平寺地宫 青龙镇考古发掘 海上丝绸之路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