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现场头条书画现场头条
体育也是艺术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奥运会与各项体育赛事的壮大,体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西方学者一直热衷于探究体育与艺术的关系,试图弄清楚体育是否是一门艺术。1985年,大卫·贝斯特(David Best)发表《体育不是艺术》,对西方学者关于体育与艺术关系的已有研究进行总结,从而引发了西方哲学界与美学界对体育是否是艺术的讨论。但令人遗憾的是,此次讨论再次无疾而终。
西方学者关于体育与艺术关系的研究多从美学角度出发,认为体育没有想象,不以审美为基本特征,故而不是艺术。从发生学角度看,衡量艺术是否为艺术的标准并非外在特征,而是外在形制与内在功能的统一,仅仅从美学角度无法把握体育与艺术的本质关系,必须从体育外在形态与内在功能的统一才能洞察体育是否是艺术。
任何艺术都发生于仪式。仪式以集体性客观形式表达集体性情感,艺术以具体性客观形式表达个体性情感;仪式客观形式与主观情感具有集体性、公共性、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特征,艺术客观形式与主观情感则具有个体性、具体性、日常生活性。艺术从仪式的分离也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促使艺术从仪式分离的是社会历史。仪式与艺术的发生关系是一个普遍性的理论问题,由于仪式与艺术分属不同学科,西方学术界对仪式与艺术的历史发生关系缺乏整体、清晰的认识。
体育亦具有从仪式转变为艺术的发生学原理。但学界一直认为体育是从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的游戏,而非源于仪式。实际上,体育与戏剧、诗歌、舞蹈等各种门类艺术一样并非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游戏,而是源于仪式。古希腊戏剧节与运动会都和祭神仪式相关,戏剧源于酒神祭祀仪式已成公论,而运动会亦传说与宙斯、赫拉克勒斯等祭祀仪式有关;中国古代屡屡诉诸文献记载的“迎神赛会”亦表明,“赛会”是为了“迎神”,“赛会”不仅有戏剧性的表演,亦有体育性的竞赛。戏剧与体育在古希腊与中国古代都与仪式同源共生。英国人类学家哈里森说,仪式体现的是死亡与再生之争,所有的仪式都暗含比赛的因素,比赛的实质是人战胜神、他人乃至自身。当作为个体的人凸现,艺术就具有了从仪式中分离的条件。因此,体育也是艺术。
将体育与戏剧进行比较,即可看出体育作为艺术的特征。现代体育赛事与古代戏剧表演是如此相似:运动场即剧场;运动员即演员;运动场上的观众即剧场上的观众。在体育赛场,我们看到比戏剧中更为真实的悲剧与喜剧、比戏剧中的英雄更真实的英雄——或许是发现体育赛场只有英雄没有小丑,赛场上的观众把自己变身为剧场中的小丑,给自己涂上假面,打上花脸,当他们为运动员欢呼雀跃或黯然神伤,谁能说他们不是剧场中重要的一员?谁能说他们不是心甘情愿为戏剧中的主角作陪衬的丑角?
“运动员”一词的希腊文是“竞争”、“夺奖”、“奋斗”,也就是说,即使运动场上只有一个运动员,即使这个运动员没有参加比赛,只要他(她)是运动员,我们就能从他(她)身上想到与他(她)竞争的其他运动员,以及他所属的团体、民族、国家。“演员”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答话人”,“答话人”亦暗示其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是与他者相互应答,即使舞台上只有一个演员,他的行动与语言也一定是针对他人。运动员与演员之所以都具有明星的特征,是因为他们作为个体照亮了一个更为庞大的集体,这个集体甚至是全人类。作为明星的演员与运动员的全部魅力,亦在于他们拥有一个属于大多数人的舞台或运动场。当作为个体的演员和运动员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明星”的特征,艺术就完成了从仪式中的分离。
遗憾的是,人们可以很自然地将运动员与演员称为“明星”,但却只承认戏剧是艺术。
戏剧与体育不仅在外在表现形式上相似,在内在精神上亦相通,这就是两者共同体现的对民主、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戏剧从其出现之日起即担负着建立民主、和平社会秩序的使命,奥林匹克的精神亦是公开、公平、公正。由于戏剧与体育在现代学科体系中分属不同学科且相距甚远,以至于人们忘却了它们共同的血缘关系与相似的精神特征。
体育艺术的兴盛是现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一方面,体育的快节奏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相吻合;另一方面,体育的真实性亦与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同步。有意思的是,似乎只有与戏剧相比,体育才能更明显地显示出自身的特征。
戏剧的本质在于,人们明明知道戏剧中的一切是假的,却总是愿意相信它是真的。而体育的本质却在于,无须想象,这就是真实。与体育的真实性相比,戏剧的真实性绕了个大弯,因而也大打折扣。
此外,戏剧中的人物与情节都是预先设计好的、程式性的,只要演员不变,你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同一场戏大抵雷同。从这一意义上说,戏剧是不自由的。也许是为了与戏剧形成互补,古希腊人在戏剧之外发明了体育,一个运动员在上一次体育赛事中夺冠,在下一次体育赛事中却不一定是冠军,体育总是给人制造未知的悬念,因而从不重复、历久弥新。
戏剧与体育比赛都具有表演性,体育的表演是以真实代替幻觉、真身代替偶像,因此,与戏剧中的演员相比,体育中的表演者——运动员被赋予了强烈的民族国家属性。在体育赛事中,集体观念高于一切,获奖运动员与国旗、国歌以及本国观众一起,将民族国家的观念发挥到极致。体育艺术不仅仅为运动员,也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真正开放的、没有任何边界的集体,这个集体可以放大到全人类、全世界。人们不再迷恋虚幻的神,而更钟情真实的神,这反映出人类新的历史文化观。但遗憾的是,与体育有关的艺术形式如世界杯主题曲风靡全球,但体育却未被当作艺术。
由于以身体作为艺术想象的对象与客体,体育与艺术大家庭的其他成员有些格格不入。但是我们终将发现,体育作为艺术,也许更能体现艺术与人类更为密切更为本质的关系——体育艺术以自身特有的形式使人类获得身体与灵魂的真正解放,成为更完整更具有世界意义的人,它甚至不需要任何媒介。
与此同时,体育使艺术与仪式母体保持着天然的联系,这一仪式跨越种族与民族,超越时间与空间——艺术虽然已经从仪式的母体分离,但却总是有回归仪式的趋势,越是震撼人心的艺术越具有仪式性,体育如此,戏剧、歌唱、舞蹈乃至其他艺术亦然。艺术性与仪式性的融合、个体性与民族性的融合,人格魅力与民族精神的融合,这正是体育艺术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体育 艺术 奥运会 体育赛事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