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苏州博物馆走在路上
2006年,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至今已满十年。十年间,苏州博物馆成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荣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作为一个中小型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致力于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展览质量、推进文博创意产业发展、加强志愿者团队建设、推进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通过不断创新发展释放影响力。
以学术研究为支撑创新展览工作方法
观众走进博物馆,如果不知道展陈文物承载的文化内涵、经历的历史变迁,实在是一件憾事。2012年起,苏州博物馆持续四年打造的“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览,收获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和业界的高度认可,观众累计超百万人。其中,“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荣获201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每一次展览设计时,均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把学术研究成果渗透进展览的学术主题、展陈设计,并在展览同期出版发行展览图录,把文物自身蕴含的历史信息、艺术价值、科学知识完美地展现给观众,让珍贵文物开口说话,也让观众走进“明四家”的精神世界。
以特色资源为核心创新文创经营模式
观众走进博物馆,如果可选择的文创商品大多数是钥匙扣、明信片之类,实在让人惋惜。作为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苏州博物馆始终坚持准确定位,开发满足公众需求的文创产品,开发有创意和美感的文创产品,开发制作精良、符合博物馆高雅形象的文创产品,累计研发了首饰、服饰、装饰、文具、食品以及DIY系列的各类文创产品3782种,年销售额超800万元。苏州博物馆以镇馆之宝秘色瓷莲花碗为原型开发的“国宝味道曲奇饼干”,以馆内文徵明手植紫藤树所结种子为基础开发的“文徵明种子”,以馆内建筑装饰为模型开发的“片石假山橡皮擦”等文创产品,上市即售一空,市场反响热烈。
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创新志愿者管理机制
观众走进博物馆,如果能有一个专业的讲解员指引参观,提供高质量的讲解服务,将极大地提升参观的满意指数。苏州博物馆在2007年招募了首批志愿者,先后共有12批7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服务时间超10万小时。他们都会经历理论学习、模拟训练、实战演练、外馆观摩、业务考试、考核评比等环节,一个个都是具有专业知识、敬业精神的优秀志愿者。2016年,苏州博物馆志愿者莫剑毅获评“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
以社会参与为导向创新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观众走进博物馆,如果能亲身参与博物馆的运行管理,将更好地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2016年6月,苏州博物馆理事会成立,成为苏州市首个公益一类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和理事会制度建设试点单位。理事会成员来自于文博界、金融界、法律界以及企业管理等多个不同专业领域,社会人士占比超过50%,对博物馆业务工作进行建议、指导和监督。同时,苏州博物馆还成立了发展基金会,为社会资本参与博物馆建设搭建平台。公众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让博物馆的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为博物馆发展赢得了更多的社会资源。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 学术研究 创新文创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