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
藏族驯养了牦牛 牦牛养育了藏族
藏族有句谚语: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一个动物种群与一个人类族群,这样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实在是非常罕见,具有典型的人类学意义。动物是人类最重要的朋友,牦牛是藏族最重要的朋友。藏族驯养了牦牛,牦牛养育了藏族。
数千年来,牦牛与藏族人民相伴相随,尽其所有,成就了这里人民的衣、食、住、行、运、烧、耕,涉及青藏高原的政、教、商、战、娱、医、用,并且深刻地影响了藏族人民的精神性格。
牦牛作为高原的运输工具,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在西藏阿里的象雄遗址处就曾发现牦牛驮鞍的残片。2000多年来,牦牛驮着牧人的家,四处游牧,甚至在古代战争中,牦牛还成为勇士们的坐骑。就连如今人们在攀登珠峰,也是先由牦牛把登山物资驮运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
牦牛肉、牦牛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是牧区藏族人民的主要营养来源。牦牛毛、牦牛绒可以织成帐篷、衣物,也是上好的纺织原料。黑色的牦牛毛帐篷是千百年来牧人的家,用牦牛毛编织的帐篷,天晴时毛线会收缩,露出密密麻麻的小孔,透进阳光和空气;雨雪之时,毛线会膨胀把雨雪挡在外面。牦牛皮是上好的皮革原料,被制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品。西藏医药古籍《四部医典》《蓝琉璃》对牦牛在藏医药中的作用多有记载,认为其“具有上千种强体养生之功效”。牦牛角、牦牛骨,有的被制成挤奶容器,有的被制成骨针工具,还有的被雕刻成宗教法器,被制成工艺品,在寺庙里使用的酥油灯中的酥油基本上是从牦牛奶里提炼的。
此外,散发着牧草清香的牦牛粪曾经是牧区的主要燃料,陪伴着高原人民度过了漫漫寒冬。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牧民兰则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牛粪》,真实地记录了牛粪在牧区生活中的作用。兰则说:“没有牛粪的日子将是我们自我遗失的日子,是给我们生活带来灾难的日子,也是我们与大自然为敌的日子。到那时,我们的慈悲心与因果观、善良的品性都将离我们远去。”听牧民说,牦牛还有一种本领,远途旅行时不爱睡觉。它们通过凝望星辰能记住地理方位,所以永远不会迷路。要说牦牛走丢了,其实很可能是它生气故意跑了。
在高原人民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牦牛的身影,处处都离不开牦牛。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高原之宝”“高原之魂”。牦牛的长相憨厚,秉性忠诚,情怀悲悯,力量坚韧,气魄勇悍,它以自己的生命去尽自己的使命。有位藏族学者曾写道:“对于高原人类而言,牦牛是永远的祖先,是祖父母,是兄弟姐妹,是子女,是朋友伙伴,是邻家亲戚朋友……”
在藏族与牦牛相处的几千年中,牦牛不但是一种物质现象、生产生活方式,而且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牦牛文化。牦牛文化是指在牦牛背上驮载的文化。这既包括历史文化、畜牧文化、器物文化、丧葬文化、生态文化,也包括了高原藏族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审美文化,还涉及宗教和哲学文化。
早在西藏原始宗教——本教中,就有这样的传说:当世界第一缕阳光照耀到岗仁波钦时,便有了第一头牦牛。岗仁波钦是早期本教、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四大宗教共同的神山,也是人们常说的须弥山,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人们传说岗仁波钦的山褶,就是牦牛的背脊。这个传说充满了对于早期世界的想象,充满了对牦牛出现的好奇。
牦牛这一形象甚至进入了藏族创世纪传说。在藏区广泛流传的《斯巴宰牛歌》中唱道“牦牛的头颅变成了高山,牦牛的皮张变成了大地,牦牛的尾巴变成了江河”。“斯巴”是宇宙或宇宙大神的意思。在大胆、夸张的想象中,牦牛俨然成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在藏语中称为“哲曲”,意为“母牦牛河”,而长江水可以被认为是牦牛奶。现今山南地区的雅砻河谷被认为是藏族的发祥地,藏族最早的先民的部落,被称为“六牦牛部”。在遗存至今的藏族最早的宫殿——雍布拉康的壁画上,还画着牦牛的图案。
在高原历史的遥远的源头,牦牛的形象就是与藏族人民重合在一起的。在牦牛产区的广阔大地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很多处岩画,其中,多数都刻有牦牛图案。
当佛教进入西藏,佛教再度兴盛,在众多的寺庙的壁画、唐卡和法器当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牦牛的形象。如西藏牦牛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彩绘牦牛哈达,图案奔腾欢快,吉祥悦人,栩栩如生。
在以文学方式赞颂牦牛的作品中,又以珠峰脚下的绒布寺每年萨嘎达瓦节期间举办的牦牛放生仪式上的说唱最为经典。说唱词是由十五世纪绒布寺上师扎珠阿旺单增罗布首创的,流传了几百年。比较特殊的是,在这个宗教节日期间,所有活动都是由僧人主持的,唯有牦牛礼赞这项活动是由俗人,也就是由放牧牦牛的牧民主持。这个仪式先要调集四十多头牦牛,再从中选取七头毛色不同的牦牛,赞颂主持人先在牦牛腰椎上面用线缝上不同色质和写有不同经文内容的经幡。之后,由赞颂主持人一边唱着《牦牛赞》,一边在牦牛身上用朱砂画画,并在牦牛角头、角腰、角尖、额头、眼部、耳部、鼻梁等部位涂抹酥油。最后,给牦牛喂食糌粑、青稞酒等,在“咯咯嗦嗦”声中,圆满结束《牦牛赞》的唱诵。
在西藏许多著名的寺庙圣地,包括布达拉宫、大昭寺、萨迦寺、哲蚌寺、古格王朝遗址、东嘎皮羊遗址,那些千年遗存的壁画当中,都绘有牦牛的图案。其中布达拉宫的一幅壁画,讲的是在莲华生大师的开启下,人们从猎获的野牦牛的嘴唇的咸味,发现了北方高地的盐湖,此后人们就到那里驮盐了。在西藏高原的牧区乡村,到处都有挂在门楹上的牦牛头、绘在墙壁上的牦牛画、刻在山野上的牦牛图,这些都有镇魔避邪的作用。(作者 吴雨初)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牦牛 藏族 文化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