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中国园区的“智造新动能”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2日讯 本网综合多家国际主流新闻社与媒体平台消息,以苏州工业园(英文SIP)为实际案例,围绕该地区面临的转型与升级进行报道。报道指出,在全球保护主义和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供给侧改革”成为必须。中国的每一个地区都会面临转型与升级的挑战,但处于东部沿海的区域是最先遭遇到天花板的;因此,抢占先机、找到一条有效的转型升级路径将是制胜之道。
以下是国际报道的全文内容: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20国集团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中国企业通过创新才能避免被淘汰。”
他还表示,在全球保护主义和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也意味着“供给侧改革”成为必须。
这样的行动感召在苏州工业园区(Suzhou Industrial Park,英文简称SIP)已成为经年实践下的成果现实。园区多年来走在前沿,通过一系列卓有实效的措施[在供给侧]不断吸引高端科技企业入驻,同时也[在需求侧]鼓励现有企业升级改造、从而变得更加清洁、智能和高效。
“可以说,中国的每一个地区都会面临转型与升级的挑战,但处于东部沿海的区域是最先遭遇到天花板的,”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认为。
“因此,我们必须抢占先机,找到一条有效的转型升级路径。”
总体来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在成本优势上已今非昔比,而且需进一步摆脱低端制造和产能过剩的掣肘。因此,无论企业还是工业园,都需要在价值链上不断攀升,优化其在全球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在“强供给、优结构”的努力中,苏州工业园区采取了多种组合拳以打造中国的下一个硅谷,政策引导中既有为吸引企业迁入而提供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也有鼓励现有企业开展智能化升级的研发投入奖励,同时创建各类孵化平台培育高价值新兴企业;等等。
“智造”升级:腾笼换鸟之略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于20多年前合作创建,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同时也是一个花园般的现代都市。
高科技的知识产业和服务型产业如今占据了园区大约一半的产业图谱。
近年来创新机构集聚效应明显。如新近入驻园区并投入运营的有:包括微软苏州研发中心、西门子苏州研究院这样的跨国企业研发机构;也有中科院电子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前沿型平台;另外还有像中国-新西兰(苏州)创新中心、中国-以色列(苏州)大健康创新中心等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载体。
与此同时,那些产品附加值低、污染严重的企业也在迁离园区。
“如果有的制造企业不能适应劳动力成本上升主动进行转型,就可能搬离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张东驰指出。“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引进创新企业来发展园区的新兴产业。”
据张介绍,园区在过去连续5年中每年有相当于100多亿产能的旧企业搬出,但园区的GDP依然还保持自然增长——这正是高附加值科技企业在“长跑”中的实力验证。
园区还面向全球开放优化创新结构——于今年12月初正式启动了中国科协海外人才(SIP)离岸创业基地。这意味着,海外的创新创业者即使不在苏州工作生活,也能依托这个基地的创新资源获得孵化或者风投支持。
“我们希望从全球视野出发去整合资源、网罗聚集高端人才,”杨知评表示,“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开放灵活的‘招才引智’模式和创新的机制设计,而离岸创业基地的设立正是我们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的佐证。”
上述离岸跨境平台计划在2020年前,吸引海外创新创业项目500项,其中30家企业实现上市挂牌。
创建充满活力的生态圈
就像任何鲜活的有机体一样,企业的茁壮成长需要有温润的土壤和适当的环境。苏州工业园区也始终矢志不渝地帮助打造这样的“生态圈”以培育其新生的高科技企业群。
从建立世界级的研究机构,到建立最先进的孵化中心——使得初创公司和成熟企业获得共生发展的机会——园区致力于在“产、学、研”间打通任督二脉,培育新的创见并测试突破性的创新技术。
其中最有前景的一个里程碑式创新发展成果便是位于桑田岛区域的“苏州生物产业园”。该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今年顺利实现一期开业,集中了10家旗舰型创新企业——包括罗氏诊断、百济神州、再鼎、北科、贝克曼库尔特这些来自全球和本土最具创新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也有惠生这样由SIP孵化而出的产业化成果项目。
此外,苏州工业园区先后建设了苏州生物纳米园、纳米大学科技园、苏州纳米城,园区布局所彰显的“研发-产业化”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领域涵盖纳米材料、新型能源、环保技术、生物制药、信息技术及高端精尖制造等。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如今在全球也可称得上“举足轻重”,是全世界8大纳米产业区域之一。
类似这样的生态圈和创新资源要素为企业提供了“从智慧创见到实体成果”的孕育环境;而与此同时,超过300家风险投资机构、PE公司和基金管理者的驻扎也意味着,初创企业可以获得各个成长阶段的资金支持。
“就在几年前,绝大多数的智能硬件制造商都还集中在深圳,而现在我们也开始看到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制造工厂出现在园区和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带,从而助推产业研发-制造形成健康的闭环,”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和人力资源总监吴小珍说道。
思必驰公司于2014年落户风景秀丽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苏州国际科技园五期,致力于开发用于消费者端智能产品的自然语音交互系统,技术方案应用领域包括智能车载、智能家居和智能机器人等智能硬件领域。
“例如思必驰的一家机器人制造商合作伙伴就是本地企业,”吴小珍表示,“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的智能产品提供商进行合作。”
消费者端的智能产品可谓是一个“Next Big Thing”;世界各地的制造商们正在不断优化其与人类的无缝对接——通过自然语音交互系统——从而顺利执行各种动作和任务。
这本身也使得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AI)研发人才的需求激增和供不应求;在争夺人才方面,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工业园层面来说,都必须突破传统的选、用、留人才的套路而更具创造性,包括为优秀人才、专家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载体机构,在保持学术研究的同时,开展前沿的技术和创新工作,在产学研之间形成紧密纽带。
同样,在本地与国外公司的交互合作中,也能催生创新的养分。
“出于推动科技进步的共同愿望,本地和国外投资者之间——无论他们的聚焦行业是相同的、或是上下游的——也会更有动力形成包括战略合作、授权许可或者成立合资公司等在内的多种合作机制,”美国圣三一大学R. Burr & D. Clark讲席教授、国际商务学专家Deli Yang表示。
到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的总产值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超4000亿元,而生物制药,纳米技术和云计算总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这三大新兴行业的产值在2016年为1100亿元)。
创新的黄金时代
自2008年起,中国围绕国家重点创新方向,大举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一大批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业内人士称,中国现在处于创新的黄金年代;她与先进技术国家——如美国、日本、主要欧盟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也在迅速弥合。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披露,过去两年,中国在国内专利申请中排名第一,超过紧随其后的美国和日本的申请数总和。仅在2016前的前半年,中国专利申请量达到148万件,同比增长38%。
“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如当今中国这样不遗余力地在推动科技的研究和发展,”百济神州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杜争鸣博士感慨地表示。百济神州是一家开发新型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生物科技公司,也是最新入驻苏州生物产业园的企业之一。
杜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交易体系正在不断成熟中。同时,在全球各地围绕“中国式创新之价值主张”的争鸣中,这个国家也趋于稳定住位置、并能为自身价值而“正名”。
“Me-too”、 “Me-better”甚至“Me-worse”型的创业公司可能依然会有,杜表示,但具有核心创新力的洞见和知识也在突破性地改善人类的生活。
“中国从闭关转变为开放的历史并不长,追赶上最先进的自然需要时间和过程,但方向是明确的,在朝着真正原创的、智慧的创新方向而前进,”杜博士现为美国公民,他拥有20余年跨国制药公司的职业生涯。
“你可以看到有无数令人兴奋的工作在中国发生;我相信,在未来8-10年,中国公司必将成为创新领先者中的翘楚。”
(本网综合道琼斯MarketWatch、NBC(美国国家电视)新闻网、美国ABC电视新闻网、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美国“经济时报”网、加拿大“首席执行官”网报道)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创新 中国 企业 苏州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