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从技术受援到技术输出 我国文物科技水平显著提升
牙膏和文物保护,这对原本毫无关联的事物,竟然因为一种叫“左旋薄荷醇”的化合物,完美地“联姻”了。在文保科技者的手中,它居然成了考古现场保护文物的“神器”。近日,在北京召开的2016年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上,这项技术获得了“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一等奖。
“古代建筑营造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中制作的榫卯实验模型。
工作人员正在给丝织品喷洒加固液。资料图片
用丝肽—氨基酸加固后的乾隆花园内檐装修丝织品。
2016年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文物科技工作的成绩和不足,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总体目标,同时为获得“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的项目颁奖。文物是珍贵的,更是脆弱的,为它们袪病固本、延年益寿,以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提供文化自信,是文物科技工作的终极目的。
“牙膏”加固显神通
在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工作者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常脆弱的文物或遗迹,例如彩绘漆器的碎片、糟朽的木质遗迹、易碎的化石、脆弱的墓葬壁画等,如果不在发掘现场对这些文物进行第一时间的保护处理,它们将很难长久保存,其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将不复存在,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主持承担的项目《考古发掘现场出土脆弱遗迹临时固型材料研究》,“脑洞大开”地将薄荷醇运用于考古现场的加固,不仅无毒无害、价格便宜、挥发后无残留,而且加固效果很棒。据悉,这种技术已经在秦兵马俑一号坑、张安世家族墓地等多处考古工地发挥“平凡之中见神奇”的功效。同时获得一等奖的还有云岗石窟研究院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四家单位联合进行的《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此外还有8项文物保护技术研究获得了二等奖,包括丝织品加固技术、博物馆防震技术、木质文物复原技术等多项创新成果。
起跑晚步伐快
相较于一些文物保护技术较先进的国家,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的起跑时间比别人晚了好多年,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跟跑”过程。但现在正在变化,正如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所说:“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强国相比,我们已由过去的长期‘跟跑’,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部分领域已由原来的‘技术受援国’,转变为‘技术输出国’。”
出土后“干时一把土,湿时一捧泥”,丝绸文物的保存是国际性难题。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浙江理工大学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研发出了一种神奇的丝织物加固技术。就像女人用睫毛膏轻轻一刷,睫毛立刻加长加密一样,用丝织品加固液轻轻一喷,原来脆弱的丝织品就结实了。丝织品加固液所使用的原料本身就是丝的分解物,叫作丝肽—氨基酸,因此在手感、质地上,不会造成任何异样感,被加固过的丝织品不仅外观上没有改变,摸起来手感也更加光滑细致,更加牢固,即使水洗,也不影响加固效果。这项国际首创的技术很快就受到国外同行的青睐,丹麦就用它加固女王漆器上的丝带,效果很不错。
人才匮乏制约发展
文物量大、面广、种类多样、保存状况堪忧。然而,与如此繁重的任务形成了巨大反差的是,从业人员不足15万。“考古工作者与推土机赛跑、修复人员与文物劣化赛跑已成为常态”。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如是说。
据记者了解,人员的匮乏和力量的薄弱,已成为制约各地文物科技发展的瓶颈。湖北省目前具备文物保护科技研究实力的文博单位仅有湖北省博物馆、荆州文保中心两家,全省从事文保科技的一线从业人员仅100余名,许多文博单位甚至无法安排固定的专业人员开展文保工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各地开展文保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南省举办了系列专题培训班,共有210人次参加。在工作中,还采取以修代培、“师承制”等方式,多方培养人才。
刘玉珠表示,“十三五”时期国家文物局将加大投入力度,将重点部署一批相关基础研究任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社会科技资源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加强与文博单位的稳定性合作。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文物科技水平 文物保护 技术受援 技术输出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