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中航工业:书写大国航空谱
从全面公开亮相的“20系列”到大飞机家族重磅成员的同场展出,从高端无人机到航空武器装备,从军用飞机到民用飞机,在日前闭幕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凭借不断攀升的实力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风采。
“对标全球航空业的先进水平,中航工业用近20年的时间,实现了从‘总体跟跑’到‘主体并跑’,从‘打工者’到平等合作伙伴的历史性跨越。”中航工业总经理谭瑞松说。
装备研制成果显著
歼-20战斗机双机编队在第十一届中国航展开幕式上惊艳亮相,现场无数人热泪盈眶。这是中航工业研制的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露面。
本届航展上,中航工业仍设立独立的中航工业馆,以“跨越发展二十年”为主题,以飞机和机载系统专业为主线,全面展示11大类160项核心产品和系统,其中57项为首次展出。
在中航工业展出的航空防务、民用飞机、直升机、通用航空、航电系统、机电系统、航空科普等七大专业主线产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完整航空工业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着眼未来提速起飞的梦想正在实现。
其中,不仅歼-20飞机首次公开亮相,列装空军后的运-20也首次公开亮相。此外,歼-10B、直-10K、轰-6K、空警-500、空警-200、运-9、翼龙Ⅰ1、翼龙Ⅱ2等中航工业研制生产的多型新装备与空军展区联合展示;另一款隐身战机“鹘鹰”歼-31、大飞机三剑客之一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高端无人机“云影”,直-19E、直-11WB、直-10ME等三型出口型武装直升机也都全部亮相。
在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教授房兵看来,20年前,中国航空工业只能“遥望”国际航空强国的背影,而今天,从整体发展水平上看,中国已经实现与世界先进水平“并跑”的战略性转变。
“我们不仅要有与世界一流同台竞技的自信,更该为那些印刻着中国自主研制烙印的飞机感到骄傲。”房兵说,2016年,中国大飞机家族传来的两个好消息都来自中航工业——7月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多用途运输机“鲲鹏”运-20飞机正式列装空军,中国凭借自主创新正式进入全球大飞机“俱乐部”;7月23日,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珠海下线,这是当今世界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陆两栖飞机。在本届航展上,两型大飞机比肩向海内外公众展示了中国力量,它们共同的关键词是自主创新。
“如果说,过往的中国航展让外界关注的是一个个闪现出的新亮点,本届航展所呈现的就是一个大国所需要的航空谱系已经构建出来。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态势已经实现了从过去重点突破到今天的体系化发展。”房兵说。
“我们的航空武器装备实现了在关键技术上从‘总体跟跑’到‘主体并跑’的转变。”谭瑞松说,中航工业已经实现了从第二代战斗机到第四代战斗机、从中小型飞机到大型飞机、从机械化装备到信息化装备、从陆基装备到舰载装备、从有人机到无人机、从偏重局部突破到注重体系化发展的转变。
国际市场不断拓展
在本届珠海航展上,波音公司宣布与中航工业以及AIM Altitude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为全球航空公司提供本地化的飞机厨房、内饰产品及服务。
总部位于英国的AIM是一家飞机客舱内饰供应商,具有完整的设计研发、测试取证、生产制造和售后支持能力,其产品获得国际航空制造商和航空公司的高度认可,产品广泛应用于波音各主流机型。2016年5月,中航工业旗下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航国际)宣布收购AIM,并购完成后,AIM作为中航国际的全资子公司继续服务于欧洲、中东、美洲、中国和亚太地区客户。
谭瑞松说,航空工业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所以,中航工业自重组成立以来,便把“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列入企业发展战略,以产品、技术、资本、市场等为纽带,加快推进全球合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航工业准确把握时机,先后并购了奥地利FACC公司、美国西锐通用飞机公司、美国大陆通用航空发动机公司、德国德累斯顿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等世界知名航空企业。其中,2009年完成的对FACC公司的并购,是亚洲航空制造业首次并购欧美航空制造企业。FACC公司加盟中航工业后,不仅结束了连续亏损的历史,而且,在奥地利投入约2亿欧元设施,增加雇员1000多人,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高度评价。
2011年中航工业并购美国西锐公司,开创了中国企业并购美国航空企业的先河。并购后,中航工业克服跨文化管理的不利因素,对此前长期亏损的西锐公司加强管理,合理进行股权激励,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使西锐公司实现良好发展,年飞机销售量超过300架。
“随着中航工业重组及并购步伐加快,公司整体制造能力大幅提升,转包生产的规模和层次也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从2009年开始,波音、空客逐步选择中航工业所属子公司作为其民机部件的唯一供应商或一级供应商。”谭瑞松说。
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研制、共同受益、共担风险、共享市场”的原则,近年来,中航工业已经与多个世界先进航空企业开展了合作,由传统的技术合作、管理合作跃升到了商业模式合作的新境界。
得益于此,中航工业的产品也越来越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在军机出口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航空军贸产品谱系,在巩固亚洲、非洲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成功进入中东、中亚、南美等支付能力较强的国家市场;在民机出口方面,形成了以“新舟”系列、运-12系列等为代表的拳头产品,运-12系列飞机先后出口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等国家,市场开拓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新舟”系列飞机用时7年,累计交付100余架,初步形成了中国民机的国际影响力。
而今,中航工业的国际业务已经分布在8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境外企业超过80家、员工超过3万人、资产超过1100亿元,海外年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同时,国际合作方式也提升到科技创新、项目研制、风险合作、跨国投资等层面,在合作规模和层次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积极转型现代国企
航展期间,中航工业副总经理吴献东对记者透露,目前,中航工业的资产证券化率已达60%以上,未来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中航工业积极开展资本化运作,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汇聚各方面力量开放发展,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自2008年成立以来,共完成18项资产重组项目,多个产业板块实现了整体或主业上市。目前,中航工业已拥有12个产业板块,业务覆盖航空防务、民用航空、工业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资产总额8500多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27家。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超过3800亿元;今年1至9月份,销售收入超过2300亿元,利润超过100亿元,都实现了接近两位数的增长。
“中航工业成立以来,针对下属企业资源较为分散、存在内耗式竞争、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对100多家所属成员单位进行专业化整合。在此基础上,构建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谭瑞松表示,中航工业的体制机制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国企到现代新国企的转变。
同时,中航工业积极推动所属单位进行混合所有制、股权多元化、市场化激励等改革,目前已有5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经国资委批准实施,在中央企业中数量居首;对条件成熟的非航空民品企业的核心骨干人员实施股权激励,目前已在11户企业开展试点。
“改革只有进行时,新一轮改革还将持续推进。”谭瑞松告诉《经济日报》记者,通过全面实施军品科研生产管理模式改革、集团总部机构优化调整、直属公司业务单元整合以及央企之间业务重组与战略合作等改革举措,中航工业的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未来将继续在推进军民融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加快步伐,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现代国企方面进行更加积极的探索。(经济日报记者 刘 瑾)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航 工业 飞机 航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