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不宁静的清东陵 为何盗墓案频繁
217座宫殿牌楼;
大小15座陵园;
葬有161名皇族人员,包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共5位皇帝,慈禧等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
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从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为自己修建地宫开始,中国历代帝王都极度重视墓地的修建,那是他们灵魂转世的场所,是盛放棺椁及殉葬财宝的地方,是帝王墓冢中最神秘的环节。为了防盗,他们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坚固的城墙,设置数以千计的守陵士兵,制订最为严苛的法律。
而历时247年建成的清东陵,吸收了历朝历代的经验,在修建和防盗措施上不可谓不处心积虑,防备周详……然而,从上世纪初到现在,从孙殿英的疯狂盗行到去年、今年再次传出的盗墓案件,这座占地80平方公里的清朝陵园,一直不宁静……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内,占地80平方公里,距离北京市区125公里。陵区四面环山,正南烟炖、天台两山对峙,形成宽仅50米的谷口,俗称龙门口。

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清东陵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这样的极别,这样的规模,引来大量专家和游客的关注和前往自不必说,而令人揪心,是这座清朝王陵自然也逃不过代代盗墓者的眼睛,按耐不住他们蠢蠢欲动的利欲之心。
1928年7月,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 “剿匪”为名策划了一起东陵盗案,盗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
 1928年,孙殿英率军队炸开定东陵,曝出慈禧已腐朽的尸体。
1928年,孙殿英率军队炸开定东陵,曝出慈禧已腐朽的尸体。
1945年9月,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东陵的冀东军区15军分区情报队队长张尽忠伙同王绍义,穆树轩、贾正国、赵国正、李树卿、刘恩、刘继新等人,明目张胆地开始盗窃陵寝。整个清东陵14座陵寝,157人的墓几乎无一幸免。
战争年代,给了盗墓贼天大的胆子和混水摸鱼的条件,清东陵就这样残酷地被盗。1952年成立清东陵文物保护所,对陵寝进行管理。1961年,清东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正式开放,供中外游人参观游览。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大会上,清东陵获得全票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以为可以风平浪静的清东陵,这两年来又屡屡传出盗窃案。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10月16日,清东陵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而景陵妃园寝被盗案,就发生在晋升5A级旅游景区两周后。
2015年10月31日,景陵妃园寝中康熙温僖贵妃地宫被盗。当日凌晨4点多,盗墓者正在作案时,被看守人员发现并报警。盗墓者见事情败露,丢下作案工具逃离。
盗洞位于温僖贵妃宝顶西侧月台下,洞口被盗墓者用草木掩盖。据现场图片显示,盗洞长1米、深1米左右,切口工整。
据悉,盗墓者使用的作案工具包括对讲机、防毒面具、高筒水靴、潜水泵、电缆、简易铁管制蜈蚣梯子等。盗墓者引来园寝西面附近农业灌溉电力,利用电动切割工具在地面打了1米多深的洞,然后将盗洞横向通往地宫,打通地宫石壁,利用潜水泵将地宫积水抽走。
盗墓者在地宫中盗出凤冠、朝靴、衣物、被褥等物。
景陵妃园寝是清代内葬人数最多的妃园寝,内葬49人,其中嫔妃48人、皇子1人。
卫星地图显示,园寝内共有49个宝顶,共分7排,南侧较大,北侧较小。据清代陵寝和后妃的研究学者徐广源微博介绍,园寝内从南往北,前四排基本为妃、嫔,后三排依次为贵人、常在、答应。其中,被盗的温僖贵妃宝顶位于第四排中间靠右位置,而温僖贵妃也是景陵妃园寝内埋葬的唯一一位贵妃。
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案发生后,国家文物局当天就通报公安部,并派员现场督办。据附近东沟村多位村民称,盗贼从景陵妃园寝内盗走12件器物,包括衣物、饰品等,其中最值钱的是“凤袍、凤冠”。2015年11月7日,被盗的12件文物已全部追回,控制涉案人员8名。
多名东沟村村民称,这并非该园寝第一次被盗。村民说,虽然各陵园外均设有24小时值班人员及巡逻人员,但巡逻力度并不强,“盗案发生后,园寝外加强了巡查力度,现在还加派了公安。”
在今年5月17日,昭西陵又发现被盗案,当日下午4点多,工作人员在值班巡查过程中发现隆恩殿台基上的一个柱头丢失,立即报案,并对案发现场进行保护。
昭西陵现场管理人员说,该陵属于清东陵中半开放状态的景点,在雨季期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部分建筑正在加固过程中。由于该陵墓规模不大,因此游客相对较少。
被盗柱头属于残件,之前已经发生断裂,后来通过人工与石柱进行了粘合,“盗贼就是沿着之前粘合的缝隙把柱头弄了下来,现在断口上还残留着胶水的痕迹,很明显。”昭西陵在1992年之前还处于无人管护的状态,附近百姓可以随意进出陵园,不少建筑遭到了破坏。后来,相关部门从民间收集部分陵墓构件,并对损毁处进行了修复。
“这个柱头被盗的时间可能是在夜间”,工作人员说,在被盗事件发生前,夜里看守陵园的工作人员只有两三名,外加警犬,没有摄像头。现在,该处白天负责管护的工作人员有10多人,“夜里负责看护的工作人员也增加到了七八人,里面装上了4个高清监控摄像头,可以覆盖整个文物区域”。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丢失3个多月的柱头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为何清东陵在短时间内连发盗窃案件?
景妃园寝警卫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在陵园内外转悠,园区任何人不得入内”,一般情况下,这里只有园区管理中心的正式员工,或是周围的村民。
景妃园寝警卫休息室,除了一张大床,一台电视机和一个监控显示屏外,几乎没有其他设施。
去年10月景陵妃园寝被盗时,安保力量全天只有一个人,而且是24小时一换班,“园区里上万平米的面积,里面49个宝顶,夜里就算进来20个人也很难发现,再说大晚上陵园里阴森得很,一个人进去巡查,心里多少也有点儿害怕。”
被盗事件发生之后,园区管理方在陵园内加装了6个监控摄像头,警卫数量也由每天1人增加到2人。每天晚上,园区里要有一个人看守,园区外还要有一个人,“白天巡查12遍,晚上18遍,晚上基本连屋子都不能回,据说还要增加人,但是现在还没到位。”
警卫坦言,面对拥有高科技手段的专业盗墓团伙,“那真是一点招都没有”。在他看来,对于文物失窃警卫们不应承担责任,因为警卫人员数量完全无法满足安保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文物拍卖价格一再飙升,导致一些犯罪分子铤而走险。而清东陵面积达50平方公里,监管难度较大,巡查制度有不够科学,也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巡查间隙时间作案。
近日,国家文物局就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案,约谈唐山市、遵化市人民政府及清东陵管委会。
国家文物局在约谈时指出,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反映出清东陵属地政府和管理机构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要求当地政府明晰管理责任,切实将案件惩处到位,有力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吸取教训,落实责任,查找原因,整改隐患,从机构人员、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加强管理,尽快组织对被盗文物采取必要的科学保护措施。
清东陵:
历经几百年的漫长筑建
清东陵的15座陵寝从1661年(顺治十八年)首建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最后建成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为止,营建活动延续了247年。
 光绪皇帝大婚图
光绪皇帝大婚图
清东陵距北京120公里。这块地方原是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选中的,因他感到昌平陵已无佳穴,遂想另觅坟地。当时天下大乱,未能兴工。清顺治帝福临死了,就利用这个地方建陵,称为孝陵。但也有的材料说东陵这个地方,是顺治帝到这里打猎时选定的。从顺治开始,其后葬在这里的还有四位皇帝,他们是: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此外,还有慈安、慈禧等四座后陵,以及五座妃园寝,一座公主陵。
1661年(顺治十八年)入关第一帝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营建,1664年(康熙三年十一月)主体工程告竣。1668年营建神功圣德碑亭。该陵成为清东陵陵园总体格局的奠基之作。1674年康熙皇帝的嫡皇后孝诚仁皇后崩逝,开始筹建景陵。1676年破土兴工。1681年孝诚、孝昭二位皇后入葬时,景陵隆恩殿尚在修建之中。与此同时,埋葬康熙帝纪摈的景陵纪园寝也随着完工,成为清王朝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妃园寝。1688年康熙皇帝遵照祖母遗命,在风水墙外,大红门东侧建造暂安奉殿。
37年以后雍正皇帝决定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是年农历二月初三动工,年底建成。在孝庄文皇后的暂安奉殿建成不久,康熙皇帝就在孝陵东侧为孝惠章皇后兴建陵寝,约于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建成(准确年代待考)。这是清王朝营建的第一座皇后陵,开创了清代为皇后单独建陵的先例。因位于孝陵东侧,又与孝陵为同一体系,故名为“孝东陵”。雍正初年,雍正皇帝将他的万年吉地确定在遵化境内的九凤朝阳山,但1729年雍正皇帝以那里“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为借口废之,复于河北省易县泰宁山下另辟兆域,营建泰陵。自此才有“东陵”、“西陵”之分。乾隆皇帝即位不久,为报答祖母辈的康熙皇帝的悫惠、惇怡两位皇贵太妃的抚育之恩,特在景陵东旁为她俩单独修建了园寝称景陵皇贵妃园寝,俗称双妃陵。1742年,乾隆皇帝将东陵境内的胜水峪确定为自己的万年吉地,翌年二月破土兴工,1752年完工,1799年定名“裕陵”。1755年—1762年对裕陵妃园又进行了扩建,增建了方城、明楼、宝城和东西配殿。
为了平衡东陵和西陵的关系,1796年太上皇弘历曾谕令以后各帝陵按昭穆次序在东、西两陵分建。道光皇帝遵照此谕,1821年在东陵境内的宝华峪营建陵寝,1827年建成。其妃园寝和公主园寝也随之完工。宝华峪陵寝建成第二年因发现地宫渗水,道光帝震怒,不仅严惩了建陵臣工,而且不顾昭穆东西分建的谕旨,另在西陵境内相度陵址,随之将已建成的东陵宝华峪陵寝及妃园寝废掉,拆运到西陵重建,于是在东陵界内留下了一片废墟。咸丰皇帝即位以后,即命大臣在东、西陵两地相度陵址,最后选定在东陵界内的平安峪。1859年(咸丰九年)破土兴工。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陵工受阻。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崩逝以后,陵工才被迫加紧进行。直到1866年才最后完工,命名“定陵”。随后妃园寝也相继告竣。修建定陵时由于战败赔款,国库十分空虚,不得已选用了宝华峪道光帝弃陵的大量旧料,建筑质量大不如前。1873年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在定陵东侧二里许的普祥峪和菩陀峪同时破土兴工,1879年(光绪五年)同时完工。
但16年以后,慈禧皇太后倚仗独掌朝纲之机,以“年久失修”为借口,下令将自己的陵寝进行重修。重修后的慈禧陵,用料之讲究,做工之精细,装修之豪华,建筑之精美,使与之毗邻的慈安陵为之逊色。因为这两座陵都位于定陵东侧,且从属定陵,故统称为“定东陵”。慈安皇太后的陵单称普祥峪定东陵;慈禧皇太后的陵单称为菩陀峪定东陵。同治皇帝生前未选择陵址,在其驾崩后才仓促相度,陵址确定在东陵界内的双山峪,定陵名为“惠陵”。位于惠陵西侧的妃园寝也在1876年—1878年问建成。由于国力维艰,建筑材料低劣,加之施工仓促,仅过了21年,到1899年竟发现隆恩殿大木构件多有伤折、糟朽现象,不得已拆掉重建。重建工程于当年(1899年)开工。由于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事件,工程一度搁浅,到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才结束,历时8年之久。
清东陵历经几百年的漫长筑建,终于建成了一座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因为屡遭被盗,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台了对清东陵的保护措施,2011年清东陵保护区完成了《清东陵保护管理办法》的修订,并经河北省人大批准,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3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制作的《清东陵总体规划》对清东陵的保护区进行了划分。保护范围分为了三级进行控制,并对各个区的保护提出了要求。一是绝对保护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各个陵寝的建筑和历史上的部分仪树地段。要求严禁一切有损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活动和非法建设活动,严格保护和恢复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二是历史环境恢复区,面积约23.5平方公里,即西大河以东,石马公路以西的范围。要求保持原有的山形地势及环境气氛,严格控制建设项目。控制本区内的居民点,严格限制其发展;三是环境协调区,面积约48公里。要求保护现有的地形地貌与环境,控制建设项目与陵区的气氛相协调。
清东陵:
帝王后妃们的地下尊卑
清东陵的营建跨越了两个半世纪的时空,几乎与清王朝相始终,葬有许多对清代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声名显赫的人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不仅是研究清代陵寝规制、丧葬制度、祭祀礼仪、建筑技术与工艺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艺术的典型例证。
 皇帝陵
皇帝陵
清朝入关以前,已经在关外营建了3座皇帝陵,即永陵、福陵和昭陵。这三座陵寝规制各异,说明当时并无定制。入关以后营建的陵寝,基本因袭了明陵规制。清东陵各座陵寝的序列组织都严格地遵照“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既要“遵照典礼之规制”,又要“配合山川之胜势”。
自顺治皇帝的孝陵在昌瑞山下落成以后,清代皇帝陵的规制就已基本形成。其布局可分为三个区,即神路区、宫殿区和神厨库区。孝陵的神路区建筑配置最为丰富,自南至北依次为石牌坊、东西下马牌、大红门、具服殿(供谒陵者更换衣服、临时休息的殿宇)、圣德神功碑亭、石像生、龙凤门、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东西下马牌、三路三孔桥及平桥。宫殿区按照前朝后寝的格局营建,自南至北依次为:神道碑亭、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燎炉(焚烧纸、锞的场所)、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琉璃影壁及月芽城、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宫门以北部分环以围墙,前后三进院落。神厨库区位于宫殿区前左侧,其建筑有:神厨(做祭品的厨房)、南北神库(储存物品的库房)、省牲亭(宰杀牛羊的场所),环以围墙,坐东朝西。围墙外建井亭。三个区的所有带屋顶的建筑(包括墙垣)除班房覆以布瓦外,全部以黄琉璃瓦覆顶(包括墙顶)。其中大红门为单檐庑殿顶建筑;圣德神功碑亭、神道碑亭、隆恩殿、明楼和省牲亭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具服殿、隆恩门、配殿、燎炉为单檐歇山顶建筑;朝房为单檐硬山顶建筑;神厨、神库为单檐悬山顶建筑;陵寝门为琉璃花门;井亭为盝顶建筑;班房为单檐卷棚顶建筑。
康熙皇帝的景陵承袭孝陵规制,宫殿区和神厨库区与孝陵相同,惟神路区有较大改动:一、神路与孝陵神路相接,不单建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二、圣德神功碑亭改竖双碑,分书满汉碑文。三、石像生由18对缩减为5对。四、改龙凤门为五间六柱五楼的牌楼门(道光年间,为求划一,谕今将牌楼门也称龙凤门)。五、裁撤七孔桥、一孔桥。六、五孔桥改建在石像生以南。
乾隆皇帝的裕陵承袭景陵规制,但稍有展拓。一是神路区的牌楼门以北增加一孔拱桥。二是石像生增至8对,比景陵多出3对。三是在陵寝门前增设三路一孔玉带桥。四是在三路三孔桥两侧对称地各增设一座三孔平桥。
咸丰皇帝的定陵基本沿用祖陵的规制,裁撤了圣德神功碑亭、一孔拱桥、二柱门,将陵寝门前的玉带桥改为三座平便桥,将石像生改为5对。
同治皇帝的惠陵规制更为减缩,不仅未建石像生,连与孝陵相接的神路也被撤掉,成为割断统绪的孤陵。
皇后陵
清王朝建造的第一座皇后陵是孝惠章皇后(顺治帝的皇后)的孝东陵,其布局为:神路区仅设一路三孔桥,宫殿区不设二柱门,其余则与皇帝陵相同。但由于当时制度尚不完备,在该陵内又埋葬了28位顺治帝的妃嫔,形成了皇后陵兼妃园寝的局面。
埋葬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由暂安奉殿改建而成,规制极为特殊。一是神路区只设下马牌和神道碑亭,未设桥涵。二是宫殿区建了两层围墙,外层围墙的正面设置了隆恩门,内层围墙的正面设置三座琉璃花门。三是陵寝门设置在隆恩殿左右的卡子墙上;四是隆恩殿为清代建筑等级最高的重檐庑顶。
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是清王朝营建的最后两座皇后陵,其规制基本参照孝东陵,但又有所区别。一是在神路区增建了下马牌和神道碑亭,三孔拱桥两侧对称地增建了平桥;二是陵内不再埋葬妃嫔。
 妃园寝
妃园寝
清东陵建成的第一座妃园寝是景陵妃园寝,其布局只有宫殿区。自南向北依次为:一孔拱桥和平桥、东西厢房、东西班房、宫门、燎炉、享殿、园寝门。后院建49个小宝顶。厢房、班房均以布瓦覆顶。大门、享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并以绿琉璃瓦覆顶。
景陵皇贵妃园寝是清东陵内建造的第二座妃园寝。乾隆皇帝出于对康熙帝的两位皇贵妃的尊重和孝顺,拓展了规制。与景妃园寝相比,有三点不同:一是增加绿瓦单檐歇山顶的东西配殿。二是享殿月台前设置了丹陛石。三是为两位皇贵妃各建立了方城和绿瓦单据歇山式的明楼,该园寝成为清代等级最高的妃园寝。
 “凤在上龙在下”的丹陛石
“凤在上龙在下”的丹陛石
清东陵内建造的第三座妃园寝是裕陵妃园寝。该园寝规制接近景陵皇贵妃园寝,所不同的是享殿前未设丹陛石,园寝门开在享殿两侧的面阔墙上,有一座方城明楼,后院内建34座小宝顶。
定陵妃园寝和惠陵妃园寝是清东陵内营建的第四、第五座妃园寝,它们的规制均与景陵妃园寝相同。
入关第一帝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余皇帝陵寝则以孝陵为中轴线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依山势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审美思想贯穿于每一座陵寝建筑中。
孝陵之左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为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形成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现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
皇后陵和妃园寝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表明了它们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皇后陵的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神道相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
历代皇陵被修建得固若金汤,而传说神秘的地宫则布满机关暗器,在巨大的诱惑之下,盗墓者是如何冒险进入地宫、又是如何面对帝王的遗体以及随葬的无数奇珍异宝的呢?

清东陵:
震惊中外的1928年
清东陵曾经是一块与世隔绝、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顺治皇帝开始,先后有5位皇帝葬在这片宛若虎踞龙盘、充满王气之地。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它是在清朝国势鼎盛时期修建的,耗银两百多万两,遍选天下精工美料,建筑艺术精湛华美居清陵之冠。
统治近代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西太后慈禧的定东陵,兴建于清末,工程前后耗银227万两,持续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慈禧定东陵金碧辉煌,奢华程度,连皇宫紫禁城也难与为匹。清东陵内最重要的部分是封土宝顶下的地宫,那是安放帝后棺椁的地方。
1928年春,原奉军收编之积匪马福田率部叛逃,直奔清东陵旁的马兰峪,蓄意长期挖坟盗宝。当时,国民革命军北伐已进入河北地区,奉军北撤,而冀东一带散匪非常多,异常肆虐。在这种情况下,国民革命军派出国民党第20军军长孙殿英部前往剿抚。路途中,孙殿英屡见被拆毁的东陵殿宇木料被大量盗运,遂起了不义之心。接着,他得知马福田进驻马兰峪准备掘陵的消息,认为天赐良机,马上命令第八师师长谭温江连夜率兵前往,赶跑了马福田。同时,为遮人耳目,他们到处张贴布告,声称部队要搞军事演习,开始有计划的盗墓行动。
7月8日,孙殿英在军部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崩皇陵也是革命,是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为革命做出贡献的“正义”之举,并由冯养田宣布行动方案。至此,一场旷世罕见的盗宝事件,拉开了序幕。
 投降后的新编第五军长孙殿英(中)
投降后的新编第五军长孙殿英(中)
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用了7天7夜的时间,盗掘了清皇家陵园东陵地宫。
20世纪20年代的清东陵,经过土匪和军阀的历次劫掠,地面上各座陵寝的陈设珍品所剩无几,剩下的唯有深埋于地下的地宫。这时的一份神秘笔记很可能帮了盗墓者的忙。专家介绍说,据传当时有一份《爱月轩笔记》,是晚清大太监李莲英口述,由其侄子执笔记下的。它详细记载了慈禧地宫中陪葬的众多无价之宝。
此外,清朝极盛时期的乾隆堪称最富有的皇帝。他们的陵寝修建得富丽堂皇,殉葬品也一定极尽奢华。于是,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地宫成了首要的目标。
清朝帝后们的地宫上方,堆砌着高大的方城明楼,后方则依山而建。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入口,要想进入地宫是十分困难的。
1928年7月,担任盗陵主角的一支部队奔向了慈禧定东陵,而另一支部队则奔向了乾隆裕陵。
当年留下的照片表明:起初,匪兵们并不知道地宫入口,而是遍地开挖,宝顶上、配殿外、明楼里都留下了他们挖掘的痕迹。
原来,在高大的明楼后面,有一个“哑巴院”,传说招募的工匠都是哑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机密。在哑巴院北面有一道琉璃影壁,影壁之下就是地道入口。
清东陵的陵寝结构大同小异。琉璃影壁下正隐藏着地宫入口。如果从正面横向挖掘,会遇上条砖砌死的隧道;如果从宝顶上垂直往下开掘,则会增加多倍的距离;而如果从琉璃影壁下直接坠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刚墙,从最短途径进入地宫。能找到这个捷径的人,恐怕熟知内情。
慈禧陵和乾隆陵稍有不同,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慈禧陵没有哑巴院。在明楼底下进入古洞门,过道尽头则是一道内部浇铸了铁筋的墙壁,它的里面就是“金刚墙”。地宫的入口就在这金刚墙下。
东陵修建得十分坚固,要完全刨开地砖不是件容易的事,匪兵们盗宝心切,便动用了炸药。在硝烟弥漫的残砖断石中,再向下深挖数丈,终于呈露出一面汉白玉石墙,它就是金刚墙。从墙中间拆下几块石头,露出一个黑森森的洞口。
专家介绍说,东陵被盗后,当地留下一些传说,其中就有盗陵士兵死于地宫。当时乾隆地宫里蓄满积水,由于年代久远,以致积水有四五尺深,清室重敛时用抽水机抽了5天才抽干,即使现在都要定时抽水。这么深的积水,而通道很陡滑,不明就里的盗墓士兵有可能是滑倒在有毒的积水中,惊悸窒息而亡。
一番惊魂后,为发财欲望驱使的匪兵们继续前行,终于,迎面看到了一道高大的汉白玉石门。地宫里的石门每扇门重达3吨,门上有万斤铜管扇,门后有顶门石。当时人们一边用细铁圈套住门后的顶门石,一边用木棍顶开石门。这样并不需要损坏石门,也不会砸坏顶门石。可以推断的是,当年的盗陵匪兵最初并不知道石门背后的奥秘。在慈禧陵第一道石门上,至今遗留着当年被毁坏的痕迹。最后石门背后的顶门石断裂成两半。直到打开慈禧地宫第一道石门,匪兵们才恍然大悟,他们再没有用蛮力就打开了后面的石门。因此,慈禧地宫第二道石门和乾隆地宫的前三道石门至今保存完好。
相对于慈禧地宫,乾隆地宫要复杂许多,它有4道石门,9个券堂,整个结构组成一个“主”字形,进深54米,落空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座地下宫殿。
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石门上雕刻着象征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佛法无边的菩萨。面目狰狞的四大天王镇守四方,驱邪避恶,掌管风调雨顺。还有代表色、香、味、声、触五种人生欲望的五欲供。墙壁上还雕刻着数不清的超度亡魂的佛经咒语。
整个乾隆地宫宛如一座庄严肃穆而又美轮美奂的地下佛堂。生前尽享荣华富贵的帝王,死后也幻想着升入西天极乐世界。发财心切的盗墓者在经历过初时的震惊恐怖之后,战战兢兢地继续向第四道石门摸去。
在用前面的办法顶撞裕陵最后一道石门时,无论匪兵们怎样费尽心机就是打不开。专家介绍说,匪兵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再次使用了炸药,裕陵最后一道石门被炸后,一扇倒塌断裂,另一扇歪斜着,岌岌可危。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第四道石门打不开呢?
原来裕陵里积满水,将巨大的棺椁浮了起来,离开石台顶住了石门,所以石门撞不开。
正当盗掘乾隆裕陵的匪兵们为一扇接一扇的石门而费尽心力时,慈禧定东陵里的匪兵们却兴奋地发现,慈禧地宫内只有两道石门。
他们首先进入到了最后的主墓室,看见了棺椁和宝藏。
这是一个完全由汉白玉石铺砌的坐北朝南的石室,也叫“金券”。金券正中是一座一尺来高的汉白玉石台,也就是“宝床”,在它上面停放着一具巨大的棺椁,它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宫。分列金券两侧的是两座石墩,名为“册宝座”,上面原本呈放着记录慈禧谥号的香宝香册。
清代棺木有两层,分为外椁内棺。
当年,匪兵们是怎样打开慈禧棺椁的呢?这曾经是个谜团。直到多年以后,一本叫《世载堂杂忆》的书披露了一名据称是盗陵连长的回忆。
根据匪军连长的供述,撬开外棺和内棺时,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椁,竟被匪徒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徒们将碎椁木搬开后,现出了一具红漆滇金的内棺。匪官怕用刀斧劈砍损伤棺内宝物,严令匪兵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内棺。
“当时将棺盖揭开,见霞光满棺,兵士每人执一大电筒,光为之夺,众皆骇异。俯视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长白毛寸余……珠宝堆积棺中无算,大者由官长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阴纳衣袋中。于是司令长官下令,卸去龙袍,将贴身珠宝搜索一空。”
东陵盗案发生后,清遗族代表紧急赴东陵善后,当时一位亲历者宝熙写下的《于役东陵日记》,详细地记载了重新安葬的情形。
……慈禧的遗体倒伏在残破棺盖上。长发散而不乱,扎辫子的红头绳犹在。当翻转她的尸身,发现遍体长满白毛,口角处有残破痕。
一位亲历者刘人瑞记描述了他进入乾隆裕陵地宫时所见到的悲惨情形:持灯进入地宫,见有白骨数节浮于泥水之中。重敛者找到4具头颅,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状比西太后陵凄惨百倍。
历史记载裕陵地宫葬有乾隆皇帝和两位皇后,还有三位皇妃。由于历时百年,又遭此浩劫,呈现在重敛者面前的仅剩零乱的骸骨。当人们清理遗骸时,最初只找到4具头颅。
专家介绍说,清室重敛时6个人只找到4个头骨,尸骸全碎,有一棺椁就压在石门下,从中找出一具头骨,骨骼较大而判断是乾隆颅骨。
找到乾隆颅骨后,还缺少一具头骨,棺椁里面找遍了也不见踪影,人们猜测可能被盗墓者带出了地宫。
就在人们快要放弃寻找时,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在地宫西北角的深水里浮现出一具完整的女尸,面目如生,令人惊异。根据推断,这具女尸应该是孝仪皇后。
令懿皇贵妃是嘉庆皇帝的生母,死后被追封为孝仪皇后。
这位孝仪皇后死于乾隆之前,同处一个地宫,为何唯独她的尸骨保持如此完好?遗臣们心中大惑不解。遗臣们心中的疑惑尚未解开,又一个问题让他们犯了难:如何区分那些散乱骨骸的身份呢?讨论了数日,最终决定合葬一棺,此举开创了有清以来帝后妃同葬一棺的惟一特例。
重新葬完慈禧、乾隆帝后妃遗骨后,人们盖上残缺的棺盖,掩闭石门,再将隧道完全填封。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两座地宫才再次被打开清理。
1984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乾隆和慈禧两陵进行了整理。开棺结果验证了当年清遗族重殓时的记载。
清东陵:
慈禧地宫里的宝物
故宫保存的内务府档案及其他资料有记载,尤其是慈禧墓记载比较详细。慈禧地宫的随葬品分生前和死后两类,《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册中,记载了从光绪五年三月二十五日(1879年4月16日)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1908年11月8日)慈禧生前在地宫中安放的宝物,计有金花扁镯、红碧瑶豆、金镶执壶、金佛、珊瑚佛头塔等150余件(各件宝物上的正珠、东珠、米珠络缨达数千颗)。
至于慈禧死后入殓时的宝物就更为奢侈,据内廷大总管李莲英的嗣长子李成武写的《爱月轩笔记》,对此有详细记载:“太后未入棺时,先在棺底铺金花丝褥一层,褥上又铺珠一层,珠上又覆绣佛串珠之薄褥一。头前置翠荷叶,脚下置一碧玺莲花。放后,始将太后抬入。后之两足登莲花上,头顶荷叶。身着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挂,又用串珠九练围后身而绕之,并以蚌佛18尊置于后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宝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账者。众人置后,方将陀罗金被盖后身。后头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后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枣等宝物共大小200件。身后左旁置玉藕一只,上有荷叶、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树一枝。其空处,则遍洒珠石等物,填满后,上盖网珠被一个。正欲上子盖时,大公主来。复将珠网被掀开,于盒中取出玉制八骏马一份,十八玉罗汉一份,置于后之手旁,方上子盖,至此殓礼已毕。”这里所说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枣均不是瓜果实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制作,尤以西瓜制作称绝,瓜为绿玉皮紫玉瓤,中间切开,瓜子为黑色。
慈禧地宫宝物的价值,《爱月轩笔记》中也有说明,金丝绵褥制价为8.4万两白银;绣佛串珠薄褥制价2.2万两;翡翠荷叶估值85万两;陀罗经被铺珠820颗,估值16万两;后身串珠袍褂估价120万两;身旁金佛每尊重8两,玉佛每尊重6两,翡翠佛每尊重6两,红宝石佛每尊重3两5钱,各27尊,共108尊,约值62万两;翡翠西瓜2枚,约值220万两,翡翠甜瓜4枚,约值60万两;玉藕约值100万两;红珊瑚树约值53万两;价值最高的是慈禧头上戴的那顶珠冠,上面一颗4两重的大珠系外国人进贡,价值1000万两,总价约1005万两。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约500粒,小珠约6000粒,估值22.8万两。
从清内务府的《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册和李成武的《爱月轩笔记》所载,可见慈禧墓的随葬品之巨,价值之连城。关于乾隆裕陵中的宝物,因无详细记载可查,仅能根据发现的赃物及孙殿英部盗墓时所用的车辆之多来推算了。早在盗陵之前,孙殿英就曾以“体谅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筹粮”为名,向遵化县征调大车30辆,可想而知这30辆大车要装多少宝物。
另外,从截获和上交的盗陵赃物也可看出。孙殿英、谭温江等盗掘东陵后急于想销赃,四处活动国内外有关人士。谭温江等人潜入北平(今北京),暗中委托古玩商黄百川代销珍宝,被卫戍司令部截获。1928年8月4日,青岛警察厅侦探队在大港码头缉获孙殿英部逃兵张岐厚等三人,查获其携带的宝珠36颗。据张交待,其还在天津卖了10颗,得币1200元,这46颗宝珠是在慈禧地宫捡到的。一个士兵尚且能拥有46颗宝珠,那连、营、团、旅、师、军长所得的宝物就可想而知了。8月14日,天津警备司令部又在海关查获企图外运的东陵文物,计有35箱,内有大明漆长桌1张、金漆团扇及瓦麒麟、瓦佛仙、瓦猎人、瓦魁星、描龙彩油漆器、陶器等,系由某古董商委托通运公司由北平运到天津,预备出口,运往法国,所报价值2.2万元。与此同时,在遵化截获所谓国民政府内务部接收大员宋汝梅企图携带的铜质佛像24尊,以及乾隆所书用拓印条幅10块。在东陵案发两个多月后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上交东陵文物中,有金镶镯、红宝石、蓝宝石、碧玺、汉玉环、翡翠、红珊瑚龙头、花珊瑚豆、玛瑙双口鼻烟壶、白玉鼻烟壶等300余件。由此可见孙殿英部所盗宝物之巨。
链接:
清东陵十大未解谜团
清东陵是一个让人无法忘记的地方,太多的谜团笼罩着这座神秘的陵寝。为何顺治帝偏偏将关乎大清国运盛衰、帝运长短的皇家陵寝修建在这里?香妃究竟是谁?又身葬何处?乾隆帝的巨大棺椁为何会抵住地宫石门?谜一般的清东陵,就如这晨曦,若隐若现,这一个个历史谜团,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弦。
谜团1:玄妙的风水
成谜原因:清东陵选址充满离奇色彩,传说本是明朝皇帝选的风水宝地,后被大清抢先占得,最后导致大明王朝的彻底泯灭。现在很多满族后人都认为,清东陵位居中华龙脉之首,巍巍壮观,山龙水龙皆美,是一处金锁玉关的宝地。然而,究竟好在哪里?
谜团2:清东陵“七十二场浇陵雨”
成谜原因:传说,清东陵正处在龙脉之上。龙是行云布雨的神兽,所以清东陵每年都会下七十二场雨,分毫不差。
谜团3:会自己移动的棺椁
成谜原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28年,孙殿英开始盗掘乾隆陵,开启最后一道石门时遇阻,怎么也打不开。后来炸药炸开后,发现乾隆的棺椁居然自己移动到门后,抵住的石门。七十年代再次开启乾隆地宫时,乾隆棺椁又自己移动到门口,顶住石门,堪称奇怪之现象。
谜团4:唐山地震为何动不了清东陵?
成谜原因:1976年唐山地震,唐山境内房倒屋塌,一片狼藉。然而,同样属于震中的清东陵却毫发无伤。何也?成为一个科学难以解释的玄秘。
谜团5:清东陵的地下现在还有宝物么?
成谜原因:清东陵虽然屡被盗掘,但是地下不可能没有遗留的珍宝。究竟哪里有?还有什么?据说附近的村民偶尔会在附近的田地里挖掘到宝贝……
谜团6:慈禧真的被污辱了?
成谜原因:民间传言,当年孙殿英盗开慈禧陵墓时,有些士兵发现慈禧面貌如生,不禁兽性大发准备污辱。谁知慈禧口中夜明珠被取出后,整个尸身瞬间风化。
谜团7:昭西陵为何建在清东陵风水墙之外?
成谜原因:昭西陵是孝庄太后的陵寝,按理说应该回东北跟自己老公葬一起。如果嫌远没回东北,起码应该葬在清东陵最显要的位置。但是,事实是昭西陵居然建在清东陵外侧,有何隐情?跟多尔衮有关系么?
谜团8:乾隆地宫里的神秘经咒
成谜原因:乾隆地宫里刻满了各种经咒,其中很多都是看不懂的文字。至今,也有很多专家解释不了其中的含义。不过,专家表示,其中的文字百分之百都是吉祥经咒,并没有传说中的黑暗诅咒。
谜团9:香妃是谁?
成谜原因:香妃,传说是一位身上飘出异香的美女子。
很久一段时间,大家都认为她去世之后归葬到了新疆。但是最近的考古挖掘证实,香妃就埋在清东陵。这个神奇的女子的墓穴到底有何不同?
谜团10:五音桥何时成了“平步青云桥”?
成谜原因:五音桥位于清东陵主神道上,是清东陵着名的风水桥,堪称风水中的金锁玉关。近年来,五音桥被游客称作“平步青云桥”,据说走过这座桥就能升官发财、带来好运。信乎?
清东陵到处都是谜,每个景点后面都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作为中国皇陵的集大成者,清东陵留给人很多的悬念与期待,这种期待是对历史的敬畏,对传统的忠诚,世代流传。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不宁静 清东陵 为何盗墓案频繁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