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以亚洲的眼光看待世界

2017年01月10日 10:13 | 作者:孙培松 |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日前要求菲国防部长将菲美联合海军演习地点转移到南海有争议以外的地区,这显然又被美国媒体视为粗鲁挑战现状的新例证。虽然西方媒体及一些政客将杜特尔特描绘成政治门外汉,但笔者认为他的所作所为尤其是他对安全局势的看法其实深有见地。

001fd04cfc48167f07f820

近五六年来,亚洲一直被一种虚拟的中国威胁所困扰。杜特尔特领导菲律宾做出的转变,其实是认识到了这种困扰的实质。这种转变,其意义不在于亚洲国家在政治上选择依靠谁的问题,而在于它启动了一种新的思维。

在流行的理论中,自从国家取代了以前的政治组织形式,相互间形成以领土为基础的政治关系之后,安全问题就处在一切国际议程的顶端。国家之上没有权威,在这个无政府状态的自助体系中,安全是生存第一要素。因此,弱国要跟着强国走,要寻求结盟,或者建立均势。亚洲各国都被诱导着凭了这种理论在感悟环境、辨识政策。这种理论是美国回归亚洲的政治基础。美国以娴熟的地缘政治手腕撩拨各国的神经,媒体中持续存在南海、日本、朝鲜、台湾冲突正在逼近的种种迹象,形成了本地区对安全问题的过度关切。

亚洲可能会遇到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对“大国兴衰”常识性看法的世界。东亚国家是通过合作发展自己,还是通过与外力结盟打败区域内的对手,这个问题决定着各国共同的前景。菲律宾选择的是合作。用军事对抗的方式看待国际事务是美国的习惯。然而与安全有关的军事政策可以消耗大量财力,它的机会成本意味着一些紧急的社会问题可以被忽略。菲律宾现在把清除毒品危害、打击恐怖主义、发展经济这些被忽略的社会目标置于优先议程并寻求中国的帮助,其政策指向更加符合其国家实际,符合民众关切。

一些国家把维护美国在亚洲首屈一指的地位和自身安全联系在一起,而菲律宾新政府推行的政策与此完全不同。那么,菲律宾的安全会遇到问题吗?答案显然是“不会”。菲渔民可以在争议海域捕鱼以及240亿美元的贷款和投资协定已成为杜特尔特访华的第一批成果。从某种角度看,这其实是一种以自然之心回报对方并内化为行为方式的亚洲文化。是历史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中国范式。这也说明亚洲离开西方的那套理论,以自身文化和为邻经验来处理相互关系结果也许会更好。

文化被视为社会生活中独特的秩序。战略、安全意识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东亚的文化和历史经验与西方提供给我们的是有区别的。战国时墨子说,要“视人国若其国”,“爱人若爱其身”。这是两千多年来最具人文情怀,最富有理想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把情感置于国家间关系的重要位置,存在于中国传统中已有久远的历史。如今,中国也是强调情感最多的国家,说和周边是搬不走的邻居,和睦为邻已经数千年,即使有过冲突,也只是漫长历史的小插曲。相互之间要做好朋友、好伙伴、好邻居。绝不像西方国际思维:“国家以利益原则行事,从不会做出自我牺牲”,于是就仇视到底,竞争到底。崛起的亚洲需要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15世纪,作为政治单元的民族国家在西方陆续出现,而东亚直到20世纪中期才相继独立,进入民族国家体系较晚,缺乏自己关于如何应对这一体系的理论和经验。在今天的东亚,虽然不同社会之间最重要的联系依然是通过国家这种体系发生的,但做过西方殖民地的国家怎能把19、20世纪列强争霸的理论作为自己处理相互关系的依据?尊奉它,文明政治的和谐乐章将永远不会出现在自己周边。(作者是连云港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亚洲 国家 世界 理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