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多媒体艺术先驱奥托·皮纳:让自然成为艺术家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千百年来,艺术家们用自己的画笔,在画布上描绘他们看到的自然世界。不管是古典时期的华丽与理想,还是印象派的浪漫与抒情,自然世界始终是艺术家们灵感的来源。然而进入20世纪50年代,在德国艺术家奥托·皮纳(Otto Piene)的“零派”(Zero Group)中,这种关系改变了:自然不再是艺术的对象,变成了艺术的创作者。
1960年代晚期的奥托·皮纳
“零”是原点,也是一切可能
零是静默。零是开端。零是圆满。零是旋转。零是月亮,零是太阳。零是洁白。零是荒野。零浮游为天空,飘垂为夜幕。……零就是零。
——“零派”宣言
很多人都知道,纳粹元首希特勒是一位艺术爱好者。但是元首爱艺术也不一定是好事:在纳粹德国时期,钟爱古典艺术的希特勒把一切现代主义艺术都当作“堕落”,他曾举办“堕落艺术展”讽刺批判这群前卫艺术家们,对现代艺术赶尽杀绝。于是一向长于抽象艺术的中德国就此丧失领先地位。

1937年“堕落艺术展”现场
二战后,当欧洲还未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时,波洛克已经在美国掀起了一场“行动绘画”的抽象表现主义热潮。几年之后,这股“行动绘画”的热潮回流到欧洲,重新影响德国艺术家们的创作。于是如汉·特里尔(Hann Trier)、彼得·布吕宁(Peter Brüning)等人,开始让颜料肆意在画布上流淌,让颜料和笔触的节奏与韵律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杰克逊·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 Number 17A

然而这种随性的抒情方式很快就遭到了反对。1957年,奥托·皮纳(Otto Piene)和海因茨·马克(Heinz Mack)一同成立“零派”。这个派别反对用绘画表达感情,他们希望回到原点,把一切主动权交给自然、交给科技,让自然表达自己,而不是给它强加任何艺术家的主观感情:“零”是原点,也是一切可能。
“零派”宣言:“新理想主义的零”(Zero der neue Idealismus)
“玩火”作画:自然是个艺术家
绘画是什么?绘画是磁场、是创作者灵感碰撞融合的舞台、是色彩的流动、是宇宙最深处的回响,绘画让观者血脉喷张……
——奥托·皮纳
奥托·皮纳,黑色是滚烫的(Otto Piene,Das Schwarz ist heiss, 1967)
在以奥托·皮纳为代表的“零派”艺术家眼中,自然不再是艺术表现的对象。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让自然本身变成了可以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和波洛克一样,他们也在进行一种创作的表演,但不同的是,“零派”艺术家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了自然——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自由了。
奥托?皮纳(Otto Piene), Lugde
奥托·皮纳最早开始在他的“烟雾绘画”中用到火,之后完全让火来决定他绘画的形式:他让可燃的颜料在画面表面燃烧、凝结、成型、上色、转化……火焰对画面做了什么,他的作品最终就会呈现出什么——自然代替他成为一名艺术家,而他的双手完全被解放出来了。
奥托·皮纳,绿色空间(Otto Piene, Green Space, 2001)
奥托·皮纳 下降(Otto Piene,Down, 1994)
光之芭蕾:一场光的舞蹈
沿着这种思路,奥托·皮纳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又让光创作了属于自己的作品。1959年,奥托·皮纳创作了作品《光之芭蕾》(Light Ballets)。他用挖空小孔和细线的纸板做了一个“灯罩”,让光从孔洞中发射出来。
奥托·皮纳2011年展览“光之芭蕾” 现场
之后的几年里,他逐渐把《光之芭蕾》升级成可以转动,并配有音乐的作品。在作品的展示中,整个房间充满了迷幻的光点,带领着观众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幽暗的房间如外太空一般变幻莫测。
奥托·皮纳2011年展览“光之芭蕾” 现场
天空艺术:彩虹点亮天空
正如石匠是哥特时代的艺术家一样,驾驶喷气机在空中留下雾化尾痕的驾驶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我们的作品应该能被充气、被点燃,或者能被发射到激光波到达的地方。
——奥托·皮纳
奥托·皮纳最著名的作品,要属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奥运彩虹》(Olympic Rainbow)。这是六十年代末起皮纳的一种新尝试:天空艺术。
奥托·皮纳,奥运彩虹 (Otto Piene, Olympic Rainbow, 1972)
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中,背负着沉重历史的德国希望以一个全新的面貌示人,于是将奥运主题定为“彩虹”,在闭幕式中,皮纳这件由5根聚乙烯管组成的作品腾空升起,象征着战后德国的希望与和平。
奥托·皮纳,奥运彩虹 (Otto Piene, Olympic Rainbow, 1972)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天空艺术”成为皮纳创作的主要方式。


直到2014年他去世的前一天,仍然在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布置他的新展览“More Sky”。
在西方艺术史中,不乏艺术与科技的互动,在皮纳的作品中,自然、机械和光都被融入艺术创作的方式之中。而艺术走出“艺术本体”不只有这一种方式。近日在北京OCAT研究中心举办的展览“德国影像:艺术家的传奇”中,展示了包括《奥托?皮纳——从零到彩虹》在内的八部纪录片,讲述德国艺术传奇大师的创作故事。

这其中有倡导“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约瑟夫·博伊斯,有在非洲建立“戏剧村”的克里斯托弗·施林格塞夫,也有用摄影记录工业发展的贝歇尔夫妇。这些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的创作轨迹,把作品还原到创作过程中,告诉我们艺术家在成为传奇的路上要经历和克服的种种。
编辑:陈佳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先驱 奥托·皮纳 让自然成为艺术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