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揭《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里不正确的考古姿势
《鬼吹灯》作为盗墓题材小说的扛鼎之作,情节曲折离奇是其最大的特点,小说也因此斩获了一票死忠粉。
由此改编的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近日在万众期待之中上线,收视率与好评齐飞。但专业考古人员指出了该剧中不合理的部分。
无论你是原著小说的死忠粉,还是小鲜肉靳东的舔屏党,都能在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各取所需。这部号称是“最原著”的网剧,就这样收割了一票观众,被贴上“制作精良、业界良心”的标签。
▲鬼吹灯剧照
尽管如此,在从事考古发掘的小伙伴看来,这部剧还是存在一些小瑕疵,剧中的有些台词、道具、剧情,有些地方与实际情况不符。华西都市报记者就此进行采访,看考古人教你如何专业吐槽,顺便给大家还原考古工作者的日常。
A
手传手递接文物?
文物清点谨慎着呢
一场好戏刚刚启幕,因为胖爷的一块家传玉佩,胡八一他们和文物贩子大金牙不打不相识。大金牙为了向胡八一示好,主动献出自己新收来的青花瓷碗,请对方把玩。不过,正当观众们为胡八一扮演者靳东俊朗的颜值比心时,文博工作者就看出了其中的破绽——二人手传手递接文物——胡八一直接从大金牙的双手中提起瓷碗。
▲胡八一和大金牙手传手递接文物。
拥有24万粉丝的博主“文物医院”对此提出质疑:贩子献宝让男主上眼,“上眼”?这是给男主“上眼药”吧。先不说这个开光青花碗道具仿得如何,就二人手传手递接文物这个动作,在行内也是少见。
他对这一细节进行了科普,行业交易或鉴赏时候两方不会同时接触古董,一方看完放桌上另一方再自取,以免在递接过程中有闪失,而引发纠纷。“就这最基本的行内细节都做不到,还怎么演老司机呢,猛一看还以为给男主敬茶呢。”
记者曾在四川博物院、武侯祠大庙会上采访过专家鉴宝活动,仔细回忆专家鉴宝的情形,顿时觉得他说得好有道理。绝大多数时候,献宝者从红布包、报纸堆的层层包裹之中,小心翼翼地取出心爱的宝贝,放在文物点交台上,交由专家悉心鉴定。专家待对方宝贝落地,这才用戴着手套的双手托举文物,举着放大镜或者手电筒仔细查看。
特别是亲睹博物馆里经历过的几次文物点交,无论是川博的罗马尼亚文物展,还是金沙博物馆的古罗马辉煌大展,相关工作人员都遵循一套更严苛的工作流程:工作人员需要戴上口罩和干净手套,运输公司逐一开箱,将文物放于铺着绒布、防震的点交台上;博物馆工作人员先用高清相机对着文物360度无死角拍照,对文物的每个局部进行仔细检查、拍照,并与点交单逐一核对。如果发现文物上有破损或瑕疵,必须现场备案,并交由双方工作人员签字认可。整个过程,的确没有出现手传手递接文物的现象。
B
人点烛,鬼吹灯?
那是氧气浓度不够
人点烛,鬼吹灯,鸡鸣灯灭不摸金。
胡八一带着王凯旋第一次摸金,就挑选了捧月里沟的大金国贵族墓地。他们从侧洞下到墓室,一座恢宏的石棺呈现在面前。王胖子正欲上前开棺,胡八一连忙制止,他掏出罗盘找出东南方,在其一角点上了蜡烛,称是祖辈留下的规矩,“人点烛,鬼吹灯”,如果开棺时蜡烛熄灭就得立马撤出,不能带走一物。
▲ 开棺之前,胡八一在墓室的东南角点蜡烛。
烛火摇曳,两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打开了棺材,发现棺材里是个戴了面具的“大粽子”(指保存比较完好,没有腐烂的尸体)。王胖子从棺材里摸出了两块玉,欣喜不已,谁知这时烛火闪烁,随即熄灭了。“鬼吹了灯”,王胖子却不愿意归还玉器,这一贪婪的行为导致烛火先由黄变绿,大粽子悄悄起身……
“人点烛,鬼吹灯”,这是传说中四大盗墓门派之一摸金校尉的不传之密,意思是说进入古墓之中,要先在东南角点燃一支蜡烛,如果蜡烛熄灭,需速速退出,不可取一物。相传这是祖师爷留下的规则,一条活人和死人之间的契约,纵然才高八斗的摸金校尉,也不敢破例。
这是“盗亦有道”的佐证?时事评论家梁宏达曾经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对此进行吐槽:“这个蜡烛一旦灭了,说明墓里面的氧气浓度不够,没有氧气人在里头不得憋死嘛!氧气不够,咱得赶紧走,说白了这是科学道理,非得扣上一个‘盗亦有道’的感觉,其实是‘假仗义’。”
那么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也需要“点烛”吗?省内一名从事了10余年考古发掘工作的木子(化名)透露,并非如此。真实的考古发掘过程有一套很严谨的工作流程,并不是像盗墓小说里写的打个洞就进墓、见到棺材就开、拿起文物就走,而需要找到墓穴的位置,搞清楚墓穴的整体结构,然后制定详细的发掘、文保方案,从上往下慢慢清理文物,综合评估墓穴是否可以开棺。这一整套工作流程中,每一项都有具体的指标,并不是点根蜡烛不灭就可以直接开棺那么简单。
C
考古=盗墓 ?
陶罐碎片都要悉心取出
胡八一和胖爷成功加入了考古队,为了探寻精绝古城的遗迹,他们找到当地最有经验的向导安力满。老奸巨猾的安力满被誉为“沙漠中的活地图”,他问众人:“你们是盗墓的?”领队回答:“我们是考古,是研究。”谁知老汉并不买账,调侃“那就是国营盗墓的了”。
这句台词,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也有不明真相的网友点赞“耿直的老爷子,瞎说什么大实话”,但是被业内人士反唇相讥:“你见过把盗墓的宝贝放在博物馆里给大家看的吗?”
其实关于“考古等同于盗墓”的偏见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自海昏侯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有人质疑“考古和盗墓对古墓而言没有本质的区别”。在文博爱好者“螺旋真理”看来,“这一误区在大众心目中的构建,和层出不穷的以盗墓为主题的文学影视作品关系密切。然而盗墓在传统价值观中是缺德的,在法律中则属于犯罪,这不利于相关文学影视作品的传播,所以就要有意无意的暗示‘考古和盗墓是一样的’,来为作品传播做背书,以消解传播过程中因为和道德、法律冲突所产生的罪恶感。”
木子对这种偏见习以为常。他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常被当地人称作“挖宝的”,甚至更难听的称呼是“挖坟的”。对此,他哭笑不得:“考古和盗墓有显著的区别,首先,考古以研究为目的,盗墓为了获取财富;其次,考古是经过文物部门审批同意,而盗墓是非法的。举例来说,如果在古墓中发掘出陶罐和青铜器,盗墓者肯定先取青铜器,因为更值钱。但是我们不同。”
问及为何要从事考古发掘,木子告诉记者:“如果考古人员不及时清理,地下遗存就要被基建工程当地基,你连墓葬的存在都不会知道。”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大部分是因为兴修水库、配合基建,或者经群众举报有盗墓破坏,极少数情况下才会为了科研主动发掘,但这种情况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过程。
一篇《请不要再把考古与盗墓联系在一起》的博文,罗列了考古与盗墓的7个区别,从目的、方法、提取过程、历史等方面分析,以正视听。例如,考古的方法是地层学和类型学,而盗墓主要是打洞;考古提取文物的过程有加固处理、保湿处理、拍照、绘图、登记、编号、逐层逐件提取等,而盗墓主要是掏;考古更加关注遗迹现象而非遗物本身,盗墓除了能拿走的都会破坏掉。
尽管如此,这部网剧在考古人眼中仍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木子意味深长地说:“考古原本是一个很冷门的学科,日常工作中的艰辛并不为外人道,这部网剧的后半部分试图向观众科普考古和盗墓的区别,这点已经善莫大焉,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看了网剧之后,报考、从事考古工作。”
编辑:陈佳
关键词:揭《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里 不正确 考古姿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