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回望2016年的文博事业
静静地坐在桌前,不需要依赖任何搜索,你或许和我一样,也可以盘点出许多难忘的印象——从年初海昏侯大展的一延再延到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从“6000件京师瓷捐赠事件”到“最美长城抹平事件”的沸沸扬扬,从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到“二十四节气”入选世界非遗名录……文博事业从未如此与我们息息相关。
或者可以这样说,即将过去的2016,显然并不是“岁有增加”的编年史上波澜不惊的一年,许多大事的发生都将成为“文化遗产”这一大概念丰富乃至蜕变的先声,文物人从未虚度的岁月仿佛不断扩大的冰山一角,欣欣然扩大着五千年文明对于当代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一)
从未如此密集的政策利好,为考古文博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将文物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等与之匹配的形容词更是彰显了这个时代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与期待。当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合理适度利用等新的侧重虽然引发了一定的争议,却也符合这届政府一脉相承的让文物“走出深闺”的政策导向。
果然,5月,《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要推动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发掘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 10月,国家文物局又印发了《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扩大文物资源社会开放度、促进馆际交流提高藏品利用率、加强革命文物展示利用、创新利用方式、落实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政策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六项举措切实让文物活起来。
12月,《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急急推出,这个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专项规划,显然也是“十三五”时期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行动指南。还是在12月,《“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公布,算是为一年到头的“政策雨”画了个完美的句号。这个计划让许多并非文博系统的文化人也跃跃欲试,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开放协作、创新活跃的业态环境也许会慢慢形成,而自己动手来满足自己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或者也不是一个虚无的梦想。
(二)
2016的各种热点虽然谈不上风云诡谲,却也让人欲说还休。
“海昏侯”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关注度。年初在首都博物馆的海昏侯大展一度承接了去年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的热度,网络有限的预约定额总是早早被用光,展期一延再延,相关的考古讲座和论坛更是人头攒动,海昏侯考古发掘的领队杨军成为最忙的人,各大高校及相关博物馆的邀约应接不暇,遗址公园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与此同时,海昏侯墓出土的上万件(套)文物一直在紧锣密鼓的整理保护中,其中最有份量的竹简部分,也完成了五千多枚竹简的首次红外线扫描,专家已发现有《论语》《史记》《医经》《孝经》等内容,相关的释读令学术界大为期待。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经过多年的筹备也于2016年正式开馆,展览包括达·芬奇手稿,“清华简”以及王国维、梁启超亲笔手札等1500余件珍贵展品,跨越3000年,从多领域、多角度阐释着艺术与科学的若即若离和不离不弃,这也预示着高校博物馆正在成为方兴未艾的博物馆建设中的有生力量。
2016年,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申遗,使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位居世界第二;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相比之下,“二十四节气”这一依然每年24次准确引导我们生活节奏的、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引发了更多的挚爱和追捧。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6000件京师瓷捐赠事件。香港实业家邱季端捐赠给北京师范大学的6000件藏品引起国内收藏界一片哗然,捐赠品的真假成为业界争议的焦点,而一向错综复杂的利益盘踞、民间收藏的鉴赏标准等收藏顽疾也浮出水面。
“最美野长城”被抹平事件也让长城的保护进入了公众视野。2016年已经是《长城保护条例》颁布的第十个年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数亿元,对长城保护修缮项目给予倾斜支持,但如何修缮如何保护依然需要细思量。虽然长城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完成,并首次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名义发布了《中国长城保护报告》,但如何凝聚保护长城的社会共识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
你也许注意到,与张艺谋的《长城》同时放映的电影中有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小成本电影。而在此之前,同名的三集纪录片已在网络持续走红。那些“择一事终一生”、完美体现工匠精神的修复者,其实只是数量庞大的幕后文物人的代表,是他们兀兀穷年的“与国宝打交道”,才有了我们在博物馆的日日流连忘返。要让“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他们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两年前的2月,在参观首都博物馆时,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这些话一直让文博人铭记在心。实际上,只有始终对历史文化保持一种敬畏,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珍存走近百姓、走进当代,才可能让中国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让文物说话 文博事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