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上海政协委员吁来沪华侨华人专才“待得住、用得好”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针对来沪创业、就业的部分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流出去”或“流回去”现象,上海侨界政协委员们提出,应加大资金引才用才力度、完善制度环境等措施,让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上海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上海市委秘书长凤懋伦告诉中新社记者,致公党上海市委经过调研发现,在上海金融系统招聘海外华侨华人金融人才中,“流出去”、“流回去”的人才占比约50%”;“流出去”主要表现为部分来沪创新创业“千人计划”人才等“辞职”、“离职”,或带领整个团队离开上海,流向长三角等地区;“流回去”表现为个人在沪就业后“辞职”、“离职”,流回到原先被引进国家。
凤懋伦认为,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才“流出去”或“流回去”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部分华侨华人金融人才来沪后,专业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有的不适应国企集体决策和复杂人际关系,部分政策限制也阻碍了他们的事业发展空间。
“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出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应用型科技人才"专门激励计划”,在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侨联副主席徐大振看来,留学归国人员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参与力量。
徐大振称,上海应争取外部政策资源支持,激发留学归国人才创新动力,更应将优惠政策向具有国际视野的华侨人华人专业人士作一定倾斜。
他举例说,上海可以争取政策落实的“先行先试”机会,制定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等制度,提高招聘引才的吸引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为解决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保障奠定基础,起到有效激励人才的作用。
凤懋伦同样认为,上海应加大资金引才用才力度,完善“待得住”“用得好”的制度环境,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绩效考核制度,降低“绿卡”“门槛”,配套提供人才公寓,以支撑上海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编辑:薛鑫
关键词:上海政协委员 华侨华人 创业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