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建设持久和平世界的中国主张
习主席日前应邀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其中提到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这项中国主张,受到国际社会积极回应和热烈反响,成为引领人类走向更加安全稳定、和平美好的广泛共识。
建设持久和平世界的中国主张,是建立在总结过去、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几千年来,人类在寻求安全与和平的历史中,走过一条非常曲折和苦难的道路。最近100多年,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又在冷战结束之后,见证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的硝烟。正如习主席指出的那样,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今天,人类面临的安全挑战与战争威胁,再次将世界置于发展前行的十字路口。如何实现和平发展、安全发展,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建立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和国际合作的原则。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启迪是: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必须坚持对话协商,通过国际合作解决相关安全问题,实现共同和平。正如习主席强调的,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为此,各国应反对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尊重世界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反对为追求战略优势而针对其他国家的战略结盟,推进地区对话与和解进程;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使用武力相威胁,推进裁减军备,尤其是核裁军进程。
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各国应尊重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法律文书。习主席指出,各国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治权威,依法行使权利,善意履行义务。各国和国际司法机构应该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不尊重联合国、不尊重国际公约,和平就没有保证。联合国建立后,为世界赢得了70余年相对和平。各国应完善机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
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探索新疆域、应对新威胁。习主席强调,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无论是深海、极地,还是外空、互联网,都应是人类共同的发展空间,而不是有关国家独占独霸独裁的“自留地”,更不能当作进攻或威胁他国的“制高点”。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在持续推进,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像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海盗、流行病等安全问题,任何一国都不能、也无力应对,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有效应对,以实现自身安全与世界和平。
冷战结束后,尽管地区武装冲突依然存在,但世界总体上保持了和平的局面。人类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远超过去100年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这其中既有科技作用,更是和平伟力。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武装冲突和难民问题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持续泛滥,这些都对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构成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类的命运已经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一代又一代人跑好和平的马拉松,才能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才能把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
(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世界 建设 持久和平 和平 中国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