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没看过这些 还说自己懂漫画真的不打脸吗
一提到“漫画”,很多人不禁会想到“幼稚”、“热血”、“二次元”、“个人英雄主义”这样的字眼,但被岛国漫画和美漫洗脑的你,真的知道“漫画”是什么吗?
美学研究者发现,早在数百甚至数千年前南亚的洞穴中、中国古代仰韶文化时期的陪葬物品里、德国16世纪宗教改革前的大幅故事图上,都有早期漫画文化的身影。由此,漫画文学家认为,漫画的起源应追溯到石雕造型、洞窟壁画上的图腾纹饰。
▲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
“漫画”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宋代学者洪万先生所著的《容齐随笔》,原指一种鸟类。后来,明朝宪宗皇帝画过疑似漫画的《一团和气图》。而扬州八家之一的罗聘画过《鬼趣图》,借鬼来讽刺人间的不平等。但“漫画”二字真正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出现,则是始于日本,由德川时代的葛饰北斋提出。

▲罗聘《鬼趣图》
1925年5月,《文学周报》连载丰子恺的画并注明为漫画,这是中国最早被称为漫画的作品。
▲丰子恺《客船自载钟声去,落日残僧立寺桥》,漫画作品
在西方,早在15世纪就有一些夸张变形的人物造型出现在绘画作品中。有史可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画家威廉·霍加斯,在他们的素描稿和油画作品中都有出现过富有戏剧性的形象。
▲威廉·霍加斯《时髦婚姻》
“现代漫画之父”托马斯·罗兰森,在人物造型上比起霍加斯要更向现代意识靠近,也由此奠定了现代西方漫画的风格。
在萌芽期,漫画就形成了夸张和暗讽的特性,因此,它早在17世纪便成为了教派之间、阶级之间斗争的武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英国出现了现代漫画的黄金时代,诞生了大批讽刺漫画家。
▲托马斯·罗兰森《A study in life drawing》
19世纪后半叶,越来越多的漫画杂志在欧洲的一些大都市出现,也促进了漫画家之间的交流。他们往往将都市生活和普通民众在社会底层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作为创作主题,由此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与喜爱。
1841年,英国伦敦讽刺杂志《笨拙》创刊,在19世纪的欧洲掀起了批判风潮,很快这股风潮席卷了整个世界,中国、日本也在其中。
▲《笨拙》周刊发表的作品《求爱生理学》
作为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漫画发展至今也有了许多定义: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和特征的绘画,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等。
现如今,漫画主要变成了三种形态:讽刺幽默的传统漫画、叙事的多幅或连环卡通漫画、探索性的先锋漫画。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法国讽刺漫画。
▲法国国王路易斯·菲利普的脸被画成一只梨子,梨子在法语口语中也是描述性器官的双关语。
2015年1月7日,法国巴黎著名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的编辑部遭到一伙武装人员袭击,导致至少12人死亡,其中包括夏尔伯、卡布、沃林斯基、提涅4位优秀的漫画家。
遇害的杂志主编夏尔伯在2012年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不害怕被报复。我没有孩子、没有老婆、没有车、没有贷款。这话当然有点自作多情,但我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活。”
▲夏尔伯,伊斯兰武装分子
这一起袭击事件让我们对“讽刺漫画”作为政治手段的印象更加深刻了。以法国为例,18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了各种印刷刊物的大量出现,法国出现了新兴的中产阶级,时政刊物获得了大批读者,而王室成员成为了漫画的主要嘲讽对象。
漫画家们将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瓦内特列入自己的创作主题中,因为她过着奢靡、挥霍无度的生活。
▲18世纪的法国讽刺漫画
直白的法国漫画似乎可以将一切都纳为搞笑元素。法国大革命中,漫画已然成为了派系之间、政党之间的攻击方式,这种尖刻的讽刺方式慢慢成为了法国幽默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执政的法国当局也慢慢感受到了漫画传递出的政治和社会威力。1830年,法国当局尝试立法规范社会舆论尺度,并颁布法令禁止“攻击皇家当局”和“污蔑国王本人”。
▲雅各宾派要员的葬礼插画:一个天使在天空放了个屁;一个革命者在神坛上祈求和平,背后却有无数被砍首的人头要跟他算账;大革命时期发明的断头台则被漫画家们轻描淡写地称为“法兰西民族剃刀”。
在法国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共和制与君主制之争,而讽刺漫画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夏尔·菲利庞和欧诺雷·杜米埃。夏尔把法国国王路易斯·菲利普的脸画成一只梨子,以此讽喻国王。
同年,时政漫画老手欧诺雷也被带上了法庭,因为他把法国国王画成了一个肥硕丑陋的巨人,坐在马桶上,把穷人的食物吞掉,拉出的金银财宝全给了富人贵族。
▲夏尔创办的《La Caricature》杂志上的漫画
法国进入现代社会后,共和制与君主制之争尘埃落定,但漫画和法式幽默依然在法国公众舆论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上文提到的2015年遇袭的《查理周刊》是一本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欧洲学潮时期的刊物,这本杂志的创办者是一群法国左翼的支持者,在他们眼中,一切象征权力的机构、秩序和人物都是他们嘲讽的对象。
▲卡布在《查理周刊》上发表的漫画,法西斯主义的爸爸对艺术梦幻派的儿子说:“等你考过高考再说!”
《查理周刊》所采纳的幽默路线是一种名为Gouaille的典型法式幽默。攻击一切权势,无所畏惧地把一切“崇高”和“强势”的人和物变得滑稽和可笑。
一次,法国曾经的殖民地尼日尔爆发大规模暴乱,而最新一期《查理周刊》依然使用先知穆罕默德作为封面,这遭到了当地穆斯林的抗议。
▲用漫画讽刺法国各种政党令人眼花缭乱,还是最后的WC最醒目管用。
由此看来,《查理周刊》的遇袭其实不算是一次“意外”。激进的表达方式、毫不避讳的内容,在文化日益多元化、资讯逐渐全球化的法国似乎不再是正道。
不仅仅是穆斯林,其他宗教人士也对《查理周刊》的幽默手法提出直接或者间接的批评。教皇方济各曾说:“言论自由也是有界限的,别人的信仰要得到一定的尊重。要是你说我母亲的坏话,你会吃到我的拳头。”
▲《变异人相扑》日本相扑选手因遭受核辐射变成长着三只手和三条腿的变异人,由此讽刺核电站泄露事故。
而在信息爆炸、消息传递迅速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沉思:在辛辣讽刺和伤害他人信仰之间,是否应该有一条界线?曾经用讽刺漫画作为抨击统治阶级、为民众抱不平的手段,慢慢地,这一种形式是否已经偏离了最初的道路,正向一个为讽刺而讽刺,甚至是为歧视而歧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漫画不仅是热血和英雄,还是政治工具,更是一把掌握在人手中的双刃剑。
编辑:陈佳
关键词:没看过这些 还说自己懂漫画 真的不打脸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