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数位典藏对艺术资源转化的作用初探

2017年01月25日 16:02 | 作者:胡懿勋 | 来源:都市艺术资本
分享到: 

如要探索艺术资源转化为艺术资本的过程,有哪些条件、因素可以促进转化的顺畅程度,准确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必须厘清的前提。当前,互联网作为最有效的艺术传播媒介,与互联网有直接关联的数位知识平台建设将是其中优先考虑的基础要素。而数位典藏(digital archive)数据库的建置工作,可谓基础建设的首要关键条件。以资源向资本转化作为方法论的引导而论,艺术资本最终体现不仅是经济效益的成果,尚包含布迪厄宣称的“文化资本”分配议题。数位典藏数据库建置在艺术资源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效益指向作用,也同样指向建构知识平台的内容及意义。


2016年首届“都市艺术资本”国际论坛

胡懿勋老师在2016年首届“都市艺术资本”国际论坛上发言


如果,艺术资源可以转化为艺术资本,则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其一,艺术资源具可转化性;其二,转化过程顺畅并达到预期目的。意即,艺术资源具备有效性,转化过程具有可行性。“资源”的观念逐步受到重视,是体现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累积丰富的成果,而将知识资源普及到社会或经济可资利用之处,“资本”的观念也随之而生。因此,对艺术资源转化为艺术资本的关键在于转化的途径和方式。

将艺术资本对应在转化过程的成果,至少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等三个层次的可利用之处,为保障转化成果能够分布在这三个层面,如何建构转化的机制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互联网(internet) 进入web3.0时代,其传播媒介功能提升到全影像的网络。[美国Netflix创始人Reed Hastings定义Web的简单公式:“Web 1.0是拨号上网,50Kb平均频宽;Web 2.0是1MB平均频宽;Web 3.0就该是10MB频宽,全影像的网络,……”(维基百科)]就技术面看,是透过宽带技术,资料的处理可转化为具备数据库的功能;就平台系统而言,可跨越单一浏览器限制,进而能整合不同浏览器内容的传递和接受机制,例如,平板、手机、计算机的兼容;就内容而言,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更明显地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快速运算,以实现软件的自动优化;从应用面看,运用3D技术搭建的网站,甚至能建构虚拟世界或网络的公国等。[ 参见胡懿勋“web3.0与营销3.0的艺术市场潮流”[M]《艺术收藏+设计》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15年3月。]由于当前学术界的艺术成果丰富与多元累积,是众所周知、无可争议的事实,故而对于确立艺术资源的定位、范围、转化的适用性等议题,暂且搁置不论,以免失焦。

关于艺术资源可转化性及适应范畴的议题,是要对应转化过程的方式、方法,为集中焦点讨论数位典藏的主题,避免造成模糊;关于艺术资本的观念内容,则是需要作为数位典藏建置的方法论探索重点。 因此,数位典藏建设对艺术资源的作用,及其背后在于体现艺术资本哪些价值,为讨论的重心。 

本文摘自胡懿勋老师参加2016年首届都市艺术资本国际论坛发言稿。

编辑:陈佳

关键词:数位典藏 对艺术资源转化 作用初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