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经济观察:大数据揭秘“中国年”怎么过
中新社北京1月27日电 (宫雨霏)27日,农历大年三十。如果一个外国人今天来到中国,会发现很多奇怪的现象:大城市“空”了,小城镇“满”了;商店、餐馆,大门紧闭;随意敲开一个中国人的家门,里边的人们在忙着两件事:吃和准备吃的。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中国年”?让数据告诉你。
每年春节前后,亿万中国人同时迁徙,只为一次团圆。2017年春运期间,中国民航预计将执行航班47万班,投放座位数超7000万个;客运量预计达5830万人次,同比增加10%,增速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排名首位。
中国铁路总公司亦披露,截至1月24日的春运前12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0725.3万人次,同比增长17.5%。中国铁路总公司节前高峰时段日均增加24.6万个旅客席位,节后高峰时段预计日均再增加46.9万个旅客席位。

旅游过节已成为许多中国人过春节的新选择。全球公寓民宿预订平台途家根据其用户在春节期间(2017年1月21日至2月10日)的住宿预订数据发布报告称,2017年春节住宿预订增长122.62%。
其中,出境游的热度逐年升高。携程旅游发布的《2017年春节旅游大数据报告》称,2017年将成为国人旅游过年、出国过年史上最热的春节,预计出境旅游人次将超过600万。中国春节将成全球“黄金周”,泰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等目的地人气最旺。
无论在哪儿过春节,年货和年夜饭都必不可少。阿里巴巴本周发布的《年货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1月17日至21日“年货节”期间,天猫平台卖出3.8亿件商品,日均成交比去年年货节增长42%,全国2.8万个村的村民通过农村淘宝置办年货。

在年货构成上,吃穿用“老三样”依然是大头,家居家电、美妆饰品、娱乐服务、旅游休闲、汽车等新品类占比不断提升。
京东平台上,酒类、坚果炒货、生活电器在年货节的销售额分别比去年年货节增加了119%、95%、89%。手机、生活电器成为新的选择。
阿里巴巴数据显示,鸡年春节,食品依然是仅次于服装的第二大年货,且在年货消费中占比逐年提升,从2015年的约14%一路攀至2017年的17%。而“吃货”置办年货,最爱的依然是土特产和家乡味。
各地最畅销土特产排行显示,江浙一带置办年夜饭,火腿是首选食材;华南人爱买腊肠和花胶;东北人爱买海参、冻虾;西北人爱买枸杞和腊肉;华北则离不开牛羊肉。(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大数据揭秘 “中国年”怎么过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